各國抗疫政策比較:科技防疫下的隱私權難題

刊出日期:2021/11/09|文字:戴芳映|責任編輯:林羿汶、黃威皓
全文共149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今年五月中旬,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惡化,中央政府為防堵社區傳播鏈擴散及有效追蹤確診者足跡,聯合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開發新傳播科技「簡訊實聯制」系統,民眾在進入店家、捷運站、學校等公共場所時,只要掃描該處之QR Code即可傳送簡訊至1922資料庫,完成實聯制登記。

▲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影響全球。(照片來源 / marcinjozwiak from Pixabay)

簡訊實聯制隱私爭議

簡訊實聯制在推出後,是否會侵害人民之隱私權引起各界正反兩極之討論。其中電信業者是否會遵循實聯制資訊存放28天就要主動刪除銷毀,以及資料不能作為疫調之外的其他目的使用之規定,也讓民眾存疑。

以下將以中國健康碼以及德國Darfichrein作為台灣實聯制之比較對象,從各角度分析不同國家在抗疫期間使用防疫科技之方式及相關隱私權保障政策。

▲  中國健康碼。(照片來源 / 微信中國健康碼程序截圖)

 

中國健康碼

中國作為最早爆發新冠肺炎之地區,其政府同時也利用通訊軟體作為控制疫情之手段,每個人都需使用中國騰訊和阿里巴巴旗下關係企業「螞蟻金服」共同推出之「健康碼」系統才能進出社區、工作場所等公眾場合,使用者須在支付寶、釘釘、微信等可以掃描QR Code的APP或網頁瀏覽器中登記真實之個人資訊,並且上傳個人14天內足跡。

健康碼系統分為綠碼、黃碼、紅碼三種不同QR Code圖樣,「綠碼」為無感染風險,若有感染之可能性就會顯示「黃碼」或是「紅碼」。在進入公共場所時,中國民眾需出示健康碼,通過掃描之機器會顯示個人照片及身分證字號供核對身份,且中國線上支付之系統已十分普遍,因此民眾在使用QR Code付款時即會同時紀錄足跡。

▲  德國Darfichrein(照片來源 / Darfichrein臉書擷取)

德國Darfichrein

德國為西方國家中少數使用傳播科技系統管控民眾足跡以及疫調之國家,Darfichrein系統與台灣之實聯制皆為掃描QR Code即可上傳足跡至線上資料庫。Darfichrein為德國民間企業AKDB(巴伐利亞邦數位處理機構)以及巴伐利亞飯店等民間機構共同研發,民眾在掃描QR Code後會將足跡傳送至經過德國聯邦訊息安全辦公室的IT-Grundschutz認證之AKDB之資料庫系統,過稱皆為公開透明化,政府若需從中取得資料,必須透過法律程序才能獲得,民眾也得看到經過28天候自身資料是否已經刪除。

▲  各國防疫比較

各國防疫科技比一比

對比各國之防疫足跡疫調系統,對於隱私權之保障台灣實聯制僅有《傳染病防治法》以及《個人資料保護法》,並無與防疫科技直接相關之法規;而中國健康碼之相關規定皆由中國政府全權處理,並未公開任何保護人民隱私之資訊,比起台灣更無保障,兩國對於隱私權之保障皆有許多可改進之空間。

而德國根據德國聯邦資料保護法設立「德國聯邦資料保護官」作為保護民眾個人隱私之機構,除了能夠在平常監督政府機構之政策內容外,在防疫政策上也能夠保障民眾之隱私權。反觀台灣以及中國之防疫政策相關法規,德國完善之制度可以作為我國之良好借鑑。

▲  簡訊實聯制登記畫面。(照片來源 / 黃威皓攝)

雖台灣境內之疫情逐漸降溫,但距離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之結束還有一段路需要努力。在使用新興傳播科技作為防疫之工具時,人民之隱私權是否該因特殊時期之社會安定而犧牲?面對往後疫情之挑戰,未來各國政府在使用傳播科技作為抗疫工具時仍有許多課題需學習。經過此次抗疫之經驗,希望政府能夠聽到此次社會中正反兩面之建議回饋,往後能有更完善之政策,在維持整體社會之穩定外,也能同時兼顧民眾個人之隱私。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