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新視界 生活可以不只是單選題

刊出日期:2022/12/22|文字:楊孟軒|責任編輯:王俞心
全文共3000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網路世代來臨,當代年輕人不再甘願被同一身份、職業束縛,資訊發達帶來的低成本學習讓斜槓成為當今炙手可熱的新興模式,更是時下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生活型態,除了加速社會流動性,也使職業和興趣不再水火不容;工作和生活也不再互相排斥。 「人生不只是單選題,而可以是複選題!」這是podcast喬西咖啡沙龍第一集的標題,主持人喬西不只是podcaster,同時身兼旅行作家、youtuber和閱讀品牌行銷者,喬西咖啡沙龍也經常邀請各式各樣的斜槓專家上節目訪談,訪談中來賓會和聽眾分享斜槓經歷,喬西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期藉由採訪,以更全面的角度探討斜槓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和準備,並透過喬西的觀點給予「斜槓青年」客觀建議和鼓勵。

▲  喬西習慣四處旅尋找靈感(照片來源 / 喬西咖啡沙龍提供)
「單槓」「斜槓」不同嗎?

「斜槓不就是一個人同時做兩件事嗎?」 這是筆者在一次聊天中,朋友隨口說出的話。這個說法並非錯誤,單是對於「斜槓」一詞最簡單的理解。曾經這也是「斜槓」在筆者心中的定義:無論最終的目的是夢想、興趣甚至養家糊口,只要身兼多職或具不同身份就是斜槓。廣義的斜槓又可分為「單槓」與「斜槓」,此處的「斜槓」相對於廣義的斜槓而言,泛指同時具有兩個互相較無關聯的興趣、身份或職業,如心理醫師身兼潛水教練、工程師身兼Uber司機等。而「單槓」通常指在自身已有的身份和職業基礎上開拓新的興趣、能力或事業,如:旅行作家身兼攝影師、電台DJ身兼podcaster等,兩者在模式上大相徑庭。無論是單槓和斜槓都是根據自身興趣或職業上發掘新的身份和能力,跳脫傳統社會框架,尋找自主、自由的生活模式。
然而在眾多斜槓專家的經歷中,卻都能隱約地看到單槓和斜槓的影子,在不同領域大放異彩的陳永儀教授看似是斜槓的極致,在鑽研心理學的道路上卻像單槓不斷地精進和進步;街頭藝人董啟亮同時是街頭藝人和演員,兩個需要具備不同能力的身份以藝術的角度來看也是單槓的表現。究竟單槓和斜槓的區分是否能如此明確抑或是彼此相輔相成,本期透過整合不同斜槓專家的觀點帶領讀者一探究竟。
▲  董啟亮在政大金旋獎現場表演(照片來源 /董啟亮提供)
興趣,也能是工作?

「不需要為人生設限,有興趣的事就去嘗試,真的喜歡就持續堅持做下去。」旅行作者Iris提出了他的看法。不自我設限、熱愛突破框架和精益求精往往是追尋單槓者共同的特徵。同屬90後的年輕世代,Iris熱愛嘗試的性格讓她年紀輕輕就嘗試了多樣的生活風格和職業身份,更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能在自己嚮往的生活中斜槓出各式各樣的風格。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在年輕時期就清楚自己的未來規劃,林孟皇法官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師專時的林孟皇在畢業前仍將記者視為目標,直到大眾傳播系插大考試落榜後林孟皇才意識到自身對於法律也帶有濃厚興趣。 透過知識改革社會一直以來都是林孟皇的淑世理想,無論身為記者或法官,改變的力量卻從未停下,就算成為法官,林孟皇依舊時常投書發表對於時下社會的看法,甚至擔任網路媒體「報導者」專欄作家。寫作,是林孟皇在工作時必備的能力,無論判決書或公文都需要精煉的文字能力,巧合的是,寫作正是他的興趣。基於本身傑出的文字能力,擔任作家就成為了林孟皇在業餘時間最大的愛好。

單槓,無非就是在本身的職業身份或興趣上加以琢磨,不斷創新和精益求精後的成果,若是Iris自我設限,只專注於寫作、林孟皇忘記初衷,只完成法務工作,那斜槓便永遠不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也因為他們工作之餘仍保持對興趣的熱忱,透過專業能力讓興趣不再只是興趣,而是斜槓的一環。
▲  Iris暢談對於斜槓的觀點(照片來源 / 曾閔攝)
斜槓是結果,不是目的 

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多元發展成為了趨勢,無數媒體將斜槓推崇至高,彷彿只要有斜槓身份就算是一種成功象徵,這樣的風氣也讓年輕世代對於斜槓趨之若鶩,無所不用其極試圖取得斜槓身份,也就是「為了斜槓而斜槓」,然而陳永儀教授並不這麼認為:「斜槓不應該是目的,而是結果。」這是陳永儀教授在訪問中頻繁提到的一句話,對於陳永儀而言,若在訂定計畫階段時就給自己設定一個「斜槓」的目標,便是三心二意,終將一事無成。而在自己的podcast中,陳永儀也提到「即使斜槓了,也別把專業落下了。」無論是斜槓或單槓都是精進興趣或專業的過程,專業度也成為了脫穎而出的關鍵,陳永儀認為「有興趣僅管放手去嘗試,但無論做什麼都要保持專業,才能稱之為斜槓。」

podcast喬西咖啡沙龍的主持人喬西也提到了相同看法,問及給斜槓青年的一些建議時,喬希也提到了不應將斜槓是為目標,「在有所成就或報酬前,所作所為無法稱作斜槓,仍有打磨進步的空間,若無法將想斜槓的事業或興趣提升到一定的專業還不如像日本的職人精神一樣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這是喬西在訪談中提到自己對於斜槓的看法,話語間不難理解喬西將斜槓視為一個成果,而這份成果的滿足感是需要透過努力和堅持獲得。
▲  陳永儀教授接受yahoo TV訪問(照片來源 / 陳永儀提供)
無須迎合,莫忘初心

隨著科技的發達,斜槓的手段和種類也跳躍式的增長,年輕人不再受限於單一身份和工作,而是崇尚一人身兼多角,試圖打造豐富精彩的斜槓人生,但面對更多的往往是對於緊湊生活步調力不從心,抑或受到輿論壓力而中途放棄,但就像剛踏上斜槓旅程的 youtuber Cindy和 美食帳號經營者Phoebe受訪時所說的,斜槓並非迎合,而是鑽研興趣,轉變成自己所熱愛的生活,而相似的觀點在歌手董啟亮受訪時也曾被提及:「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為什麼走上這條路。」這是斜槓街頭藝人後的他最想留給讀者的一句話,在斜槓的路上也許困難重重,也許需要有所犧牲,而在面對人生一次次的十字路口,堅定信念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喬西在訪談中說道:「在確定要做一件事後,必然會面對一些犧牲如時間、金錢甚至友誼,而真正的斜槓者在面對犧牲和瓶頸時想的並非逃避,而是重新堅定自己的初衷,嘗試、創新。」勇於嘗試使我們踏出斜槓第一步,不忘初衷讓我們在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風雨無阻前進。
▲  斜槓就像十字路口,有無限的選擇(照片來源 / Unsplash)
斜槓,即是生活

「斜槓青年」現今成為年少有為的代名詞,年輕世代在追逐成為斜槓青年的道路上,無所不用其極,希望成為下一位成功的斜槓人士,卻也有許多人仍在斜槓的路上躊躇、迷惘,透過不同專家提出的觀點,得到斜槓和單槓的共通點。首先,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是斜槓的敲門磚,清楚自己的優勢及劣勢讓嘗試斜槓過程避免不必要的阻力,而保持專業度更是斜槓最重要卻也最常被忽略的重點,許多斜槓初探者總以為斜槓只是掌握多項技能,然而當一項能力不具備專業度時就容易被取代,保持專業是興趣和斜槓最大的差異。秉持熱忱並堅持是通往斜槓的最後一步,在四處碰壁時伺機突破,在灰心喪意時莫忘初衷,在歲月靜好時不安現狀。這些特質若已在身上顯現,就算並非斜槓青年,也已槓上開花。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