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代YouTubers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力

厭世代YouTubers的正負面影響力

刊出日期:2021/12/14|文字:程祖寧|責任編輯:張毓聆
全文共2597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在這個厭世代氛圍籠罩下的科技社會,每個人對未來或多或少都曾感到迷茫。現今社會結構的低迷經濟處境,使人容易在生活產生無力感,尤其,對即將投入職場的年輕族群們來說,內心更是充斥著對將來的無奈與不安。

「厭世」二字,已經成為了網路上熱門的新興詞彙,其象徵對生活感到厭煩和困倦的一種心態。放眼社會,現階段的大學生們便屬於不久後即將投入職場的年輕族群,內心難免會懸掛著對未知發展的忐忑和迷惘。你是否也面臨同樣的困境?甚至是被一些文字擊中心坎,並心有戚戚焉呢?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仍有一群年輕人利用影片和音訊等傳播科技製作各種媒體內容,成為新興媒體、娛樂產業鏈的一環。他們在個人創作天地裡談論各式各樣的觀點、散播新知,渴望突破厭世代中低落的態勢,除了為螢幕前的社會大眾帶來娛樂之外,這些創作也對閱聽人及周遭社會產生了無形的影響。接下來,本專題要介紹厭世代YouTubers引發了哪些正面和負面的社會影響力,還有社會對於他們的評價為何。
▲ (照片來源 / Unslpash提供)

YouTubers X 正面影響力 

說到具有正面影響力的YouTuber,大家是否有聯想到「阿滴」2020年募資紐約時報廣告事件呢?當時,為了因應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對於台灣的攻擊和曲解,社會中湧起了一片不滿聲浪,引發了創作者們集體提出捍衛宣言的共識。由於想要澄清台灣的國際立場,YouTuber「阿滴」便自告奮勇,聯手合作設計師「聶永真」,推行台灣向國際平台放話的廣告。因此,這項牽涉國際觀感的事件,便成為了台灣社會中一時沸騰、如火如荼的發燒話題,大大地促使民眾去討論此行為的正當性和效果,此新聞事件雖坐擁正反評價,但此議題也使更多人意識到台灣的國際地位問題。

除此之外,全世界所關心的「環保議題」也是當今十分流行的創作內容,舉年輕世代的YouTuber「金魚腦」為例,她邀請了24位知名的YouTube創作者們一同跨刀合作環保歌曲〈欠回收〉,歌詞「吃早餐/垃圾沒在分類/吃午餐/垃圾丟在路邊/吃晚餐/垃圾放我眼前/當我塑膠以為我看不見」指出社會中亂丟垃圾並缺乏分類的公德心議題,還有「說話為什麼不經過大腦/留言前為什麼不先想好/不能回收的傷裂開了困擾」更暗示了網路酸民不深思熟慮便輕言傷害創作者的現象。整首歌曲期望透過有趣的音樂創作來讓台灣民眾接收到「珍惜環境,垃圾不落地」的概念,進而使大眾深入理解永續環境的環保話題,珍惜地球資源。也多虧了「金魚腦」的這項熱血行動,MV累積近4萬多點閱人次,為環境議題帶來更多正面推廣與討論。

▲ (照片來源 / Unslpash提供)

同樣地,其他關於兩性平等以及性教育的專業領域,則有編導俱佳的YouTuber「Una Who」以自製生動活潑的動畫來傳授正確性知識,希望打破社會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和錯誤迷思。自從頻道成立以來,看過「Una Who」影片的數萬網友們皆紛紛給出良好及友善的評價,描述自己因為影片獲得了哪些寶貴的心得和錯誤概念的澄清,凸顯了兩性知識的傳遞帶給社會的美好影響力是廣泛且具多元性的。

▲ (照片來源 / Unslpash提供)

YouTubers X 負面影響力 

但創作者也不全然只有帶來正面影響而已,有些YouTubers帶給社會負面觀感。例如:網紅「小玉」的Deepfake換臉新聞及遊戲實況主「Toyz」的大麻事件來進行影響力的分析與探討,並根據媒體事件的發展和具有衝擊性的犯罪行為來研究。如:「小玉」違法調換台灣政治人物和其他男、女明星的臉至色情影音之中,對於受害人造成名譽上及精神上嚴重的傷害,不僅對當事人引發極大的身心靈創傷,還促使社會大眾對此事件的社會觀感極度不佳,為此,檢方已將「小玉」及其共犯「笑笑」羈押,接受司法的制裁,而YouTube官方也針對此換臉事件進行處置,關閉「小玉」個人的YouTube頻道。至於「Toyz」身為遊戲實況主知法犯法,販賣、吸食毒品同為明確犯罪事實,除了面臨司法的懲處之外,同時也讓自己招致許多負面評論。

▲ (照片來源 / Unslpash提供)

問卷與留言的影響力分析

上述案例皆探討了創作者們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接著將以問卷的方式詢問閱聽人對這些事件的看法與好感程度,繼續分析創作者們帶來的影響力正負面效果及社會觀感。正面案例將舉「阿滴」為例,而負面代表例子則為「小玉」。首先,針對事件前後大眾對於「阿滴」個人的形象進行比較,數據顯示,事件發生前,「阿滴」的大眾形象有9.1%的人投給了5分(詳情請參照圖表ㄧ),事件發生後,對阿滴個人形象為5分的比例增加至18.2%(圖表四),而選擇中間程度的比例也從原本的45.5%降至27.3%,表示一定比例的閱聽人受了此事件的影響,進而改變了原本無感的態度;而單對此事件來說,認為其帶來的影響為正面的比例達81.2%(圖表二),超過半數認同其正面效應,對此事件作法的認同程度比例更高達90.9%(圖表三),可謂此事件確實對周遭社會造成影響,且為正面之影響居多,實為正面案例。

▲ (圖表來源 / 張毓聆整理
接著,同樣針對「小玉」在事件前後的大眾形象進行評分。事件之前,投給1、2分的比例為81.2%(圖表三),選擇中間的比例18.2%,而事件發生後,形象分數一面倒的都下降至1分(圖表二),比例甚至高達90.9%,投給2分的比例為9.1%,完全沒有中間選民,由此可知,此風波帶來的影響力之大。至於此事件即使不是身為當事人,但對此作法感到不適與遺憾的比例高於9成以上(圖表ㄧ),因此無論從創作人個人形象角度出發,或單從事件做法的社會觀感著手,「小玉」都確實的導致了負面的影響,且事件發生後更出現沒有中間選民的情況,更進一步表示了,即使不是特定的忠實觀眾或粉絲,創作們的行為確實都會影響到許多的閱聽人們 。
▲ (圖表來源 / 張毓聆整理

最後,文章將針對各新聞平台相關報導事件下方的留言欄進行留言分析,進而推論創作者們對其他閱聽人的正、負影響力。

以「阿滴」募資事件而言,「今日新聞NOWnews」、「三立新聞」、「台視新聞」這三家媒體頻道的留言中便擁有96.2%、92.9%以及77.2%的正面評價,還有3.8%、 7.1%與15.7%的負面評價。

至於「小玉」的換臉事件,分析共三家新聞平台,分別為「東森新聞」、「華視新聞」及「ETtoday新聞雲」,其中「東森新聞」平台中,留言中正面比例為4.8%,負面比例為93.5%,而「華視新聞」平台中,留言中正面比例為2.8%,負面比例為94.3%,至於「ETtoday新聞雲」平台中,留言中正面比例為1.9%,負面比例為92.3%。

由上述問卷數據及留言內容分析比例,可發現在現今的厭世代氛圍裡,創作者們的媒體產製內容確實無形影響著許多的閱聽人們,同時也對整體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討論性。身為閱聽人的我們,除了享受並接收著五花八門的精彩網路資訊之外,也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透澈的目光來審視創作者欲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給社會大眾,運用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來消化眼前的繽紛世界。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文章

【Youtuber訪談】享受並擁抱厭世代給的殘酷與希望──游彤葳

刊出日期:2021/12/08|文字:廖詠婕|責任編輯:鄭兆鈞
全文共2748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本名游彤葳的Youtuber──「凹凹u彤葳」在YouTube的訂閱人次至今已超過16萬。游彤葳在成為Youtuber前從事過不少其他工作,甚至跨足演藝圈,曾在《通靈少女2》演出私生女的角色,也客串偶像劇「狼王子」、參與過Line Pay的廣告拍攝。凹凹u彤葳的YouTube頻道影片類型多為「暗黑戀愛」、兩性話題、感情話題、心理學等。
在本專訪,游彤葳分享她如何看待厭世代,以及活在「厭世的現代」可以擁有的觀念和想法。

▲  游彤葳接受專訪畫面(照片來源 / 廖詠婕攝)

先搶先贏的時代

「以前那個年代,做什麼都很容易賺到錢,但現在不一樣。」游彤葳說, Youtuber剛起來的時候,資深Youtuber告訴她,只要每週定期更新影片,有實力成功的機率就比較大。她認為自己進場YouTube的時間其實有點晚,如果她在2016、2017年台灣Youtuber事業發展最旺的黃金時期進來,一定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游彤葳非常客氣,其實她成立近兩年的「凹凹u彤葳」頻道,直至今年12月訂閱人數已突破16.5萬。

游彤葳認為,每個時代要抓準它的順風口,不管是人工智能、互連網,元宇宙、區塊鏈等,看到某東西好像要起飛了,如果你有能力、你喜歡,都可以去試。

 

從演員到車代到YOUTUBER,投入不同夢想的懷抱

「我比較晚做Youtuber是因為一開始是想當演員,畢竟是戲劇系畢業的,也是一直以來的夢想。」

游彤葳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演戲,出演舞台劇和各種小角色,大學開始有接觸平面廣告的拍攝,畢業後因為想要繼續演戲,於是持續在大學時工作的咖啡廳打工。後來因為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出國去加拿大打工渡假一年,回國後又繼續追求演員夢。

但因為演員的工作不穩定,一檔戲殺青之後,在接到下一檔戲之前就等於失業,於是游彤葳開始覺得想做別的事。游彤葳說,因為一直都有在做網拍,也覺得自己算是會賣東西的人,於是投身汽車業務開始賣車。

「業務當一段時間後,其實我車賣得也滿好。」游彤葳解釋,當時她演員夢尚未澆熄,心想如果不趁現在年輕當演員,或是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未來不一定有機會,當時,剛好透過朋友遇到量子娛樂,就簽約了。於是,游彤葳的夢想從演藝事業跳到賣東西後,又再次回歸到鏡頭前。

游彤葳在訪談中聊到自己過去的目標。她後來決定投身演員以外的工作是因為想求穩定,不想把人生賭在演藝事業上。「人家都說30歲以前大風吹,30歲以後就定位。」游彤葳說,她沒把演員夢再看得那麼絕對是因為別人30歲的時候可能已經有個月入四、五萬的工作,如果她到30歲都還在打工、當小演員追夢,到那時才放棄自己的夢想或許太晚,不如趁還有體力趕快投入其他工作。

游彤葳認為,人生只有一次,雖然傳統價值觀的束縛可能會讓自己擔心害怕,但最慘的人生,是不曾努力過的人生。游彤葳說:「你曾經有這個機會,你輸了會甘願,可是如果你都不曾去拚一次,人生不會幫你實現夢想。」

 

厭世代下,工作就是你的夢想會是很好的事

游彤葳說:「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夢想,從演員到業務再到Youtuber,這些都是我有興趣從事的工作。」游彤葳認為,如果工作就是自身的夢想會是很好的事,雖然工作是不可能沒壓力的,但這樣工作起來會比較快樂。

游彤葳強調,路永遠都是人走出來的,夢想可能會卡住,但也可能帶給你很多空間,人生應該要拚一次。「否則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只是為了買房子、成家立業,好像沒有追求到什麼東西,可能有些人ok,但我不想要這個樣子。」她很認真地說。

▲  游彤葳(照片來源 / 游彤葳Instagram)

不可能「複製」上一輩的成功,但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確實必須要說1990年後出生的這一代是比較辛苦的,你知道,財富已經分配得差不多了,之前就有人跟我說過類似的話,那個人說除非打仗,不然財富不可能重新分配,我覺得很合理。你要在上位的超級有錢人突然變得沒那麼有錢,讓他的錢往下流,不可能,除非他被政府抓走,但政府不能無緣無故抓人。」游彤葳說出自己對於上個世代的看法。

不過彤葳也說,雖然長輩們出生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期,成功地搭上順風車,但他們也經歷了很多現代人絕對無法體會的痛苦的時期,比如以前的年代女權低下,醫療科技也還沒那麼發達,疾病容易大量帶走生命,還有白色恐怖和戒嚴時期,加上以前的警察無法無天,造成過去有很多的冤獄等等。

因應時代的不同,厭世代該如何面對?游彤葳認為,如果這一代只想複製上一輩的成功,會非常辛苦。游彤葳說,「同樣的努力方式不可能百分之百複製貼上,公務員和老師也是一年比一年難考,錄取率跟上一輩比起來低到不行……。」 她認為,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多學習、多嘗試,碰到一點(即使只有一點也好)有興趣的東西就努力去鑽研,找出自己可以活下去且活的快樂的方式,去做、去實踐,然後認真走出自己的路就對了。

▲  游彤葳接受專訪畫面(照片來源 / 廖詠婕攝)

▲  游彤葳接受專訪畫面(照片來源 / 廖詠婕攝)

厭世代「快快樂樂」的方法快樂永遠不該來自別人如何評價你

游彤葳認為,任何事帶來的成就和失落本來就是相輔相成,快樂和痛苦也是,沒有人一輩子只有高潮。游彤葳說:「你的快樂不應該來自於別人如何評價你,你的快樂是因為你本身就快樂。討厭我的人會掏出真心走進我的生命嗎?不會。所以沒必要讓外界的負能量干擾自己內在。」這是游彤葳面對令人喘不過氣的負面聲浪時抱有的態度。

她也說明,自己之前有一段被罵得很慘的時間,她把手機和電腦關起來後,發現人生和之前一樣,沒有因為酸民有什麼改變。游彤葳之前在一次東部旅行,身為Youtuber的她工作的一切都在網路上,她覺得煩,把社群媒體全部都刪掉。「旅途的過程非常快樂,關機手機和電腦,我發現我還是我,世界沒有因為網路上的負面留言或是罵人的話變的不一樣」她說。快樂與否永遠不該來自別人如何評價你。

▲  游彤葳接受專訪畫面(照片來源 / 廖詠婕攝)

給厭世代的建議世界觀、心態很重要

在採訪過程中,游彤葳多次提到:「做任何事情取決於你這個人的世界觀是什麼。」她解釋,當她進場的時候,Youtuber的職位也早就飽和,如果她當時是抱持著「啊不行,已經太多人當上Youtuber也成名了,我做不到」的想法,就不會有今天的小成績。「如果你的夢想很大,就會去闖啊,不會一直坐在那邊抱怨自己生錯時代」她笑說。

「不是每個上一代的人都很優秀,有很多這一代的人超越上一代的例子。」游彤葳目光炯炯有神地說。如果踏在同一個基準點上,1990年後出生的厭世代的確要比父母輩更努力,才有可能取得相似的成功,就像Youtuber頻道一樣,越早進場越吃香。但人生何嘗不是這樣?靠著前人累積的經驗成長,即使父母輩已經很優秀,不代表我們不能比他們更優秀,「心態很重要」游彤葳說。

游彤葳透過訪談強調她所要傳達關於厭世代的人們應該具備的觀念──人要正向,不要太悲觀,多做、多學,樂觀一點。還有要學會掌控情緒。她自己並不是一個樂觀的人,但她會在遇到困境時有意識地把自己的負面狀態調整過來。天生的個性難以改變,但心態可以改變。彤葳表示,「情緒不等於人生,失敗只是一時的情緒,是當下的感受而已。很多人會把暫時的失敗想成永遠的失敗,這並不健康。還有心智要夠強韌,心智堅強比擁有再多錢都受用。」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因為下班時間很多,所以想做點有趣的:厭世代青年訪談──石家誠

刊出日期:2021/12/1|文字:鄭兆鈞|責任編輯:賴宥廷
全文共1538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演員、業務、補教老師、駐唱歌手、糕點老闆,以上都是家誠至今的工作經歷,出社會將近十年,家誠的熱情好像一直燃燒著,「是天照吧」我暗想。與此同時,斜槓+受薪+給薪+青年+30多歲,我相信每個經歷都會留下點什麼,於是......叮!燈泡亮起,一股直覺告訴我,家誠身上絕對有我們想得到的答案。


在完成尷尬且必要的介紹後,我們撕下面具,嘿嘿,來談談學歷?

學歷🈹拒怨

碩士學士、公立私立,如雪片般飛來的履歷完美落在四個學歷象限裡,方方正正的矩陣硬是把無數的求職者強制分割,然後再一張一張變成碎紙機的盤中飧。學歷很直接地影響薪資,從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即可看出,大學畢業與研究所畢業的薪資確實存在差距,再更確切地說,學歷直接影響「起薪」,潛台詞就是 ── 這就是你的第一張門票。家誠分享自己的經歷,一般公司約莫在前3~5年會重視學歷,隨著年資越久,才會轉而往評估工作能力,但是光是在這3~5年間,學歷會很現實地為你關上幾扇門,同時再鎖上幾扇窗,當被問到學歷對工作的影響時,家誠的答案是:「非常肯定。」

▲  學歷決定起薪。(照片來源 / 行政院主計總處

買房、My God!

在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上公布著一份名為《房價負擔能力統計發布內容 》的檔案,以家誠現居的天龍國台北來說,台北市、新北市的房貸負擔率分別為63.11%與48.48%,而房貸負擔率以50%以上表示房價負擔能力過低,40%至50%代表負擔能力低,實在是「台北居大不易。」不過家誠表示這方面目前沒有太大的壓力,因為想到買房的20%頭期款就是負擔,不如拿去用在投資股票或者副業,因此更加篤定租房,加上近幾年租房經驗佳,更加不會有想買房的想法,但同時家誠也坦言,若是剛畢業的北漂青年,租房的壓力就已經足夠大了,根本不敢想買房置產。我回想起年幼時被教育過奢侈品與必需品的分別,現在看起來,房子是該算奢侈品還是必需品呢?我想在有負擔能力之前,房子的事還是交給薛丁格處理。

▲  民國 110 年第 2 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照片來源 /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夢想現主時

糕點是家誠一直以來的夢想,在追夢這條路上,他一直有個很清楚的想法 ── 在有資本支撐的情況下盡量嘗試,所有非夢想的工作都是在累積經驗與資本,而在「向錢看齊」的同時,家誠也給自己設下期限,時間一到就是去追尋夢想的時候,他鼓勵所有夢想創業的年輕人,不妨先到公司磨練一番,待了解公司營運之後再行創業。

而家誠現在一邊擔任科技業業務,一邊利用下班時間經營型男糕點,同時是受薪階級與給薪階級的他在兩個社會角色中不斷尋找平衡,家誠告訴我們,現在社會已經不像從前,努力不一定能有回報,努力似乎只佔成功的百分之二十,但是轉念一想,如果連能自己掌控的20%都不努力了,怎能期望通過80%獲取成功呢?因此家誠以健康為代價,有時發起狠來,加班到10點後繼續到工作室與糕點鏖戰,以沙發為床、一天睡4個小時早已是家常便飯,受訪時家誠是這麼講的:「有時候加班加兩個小時,那我糕點就去多做兩小時,因為前一份工作多佔用我兩個小時了!」

▲  家誠的甜點品牌,圖為手做肉桂捲。(照片來源 / 型男糕點粉絲專頁

結語 • 劫語

這場七八年級同為厭世代的對談中,家誠身為已經在社會叢林中打滾過的先鋒,厭世代面臨的低薪、高工時和房價問題對他來說不只是在象牙塔談論的研究議題,而是關係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一絲一毫都需要斤斤計較的「俗物。」

對於還在「學校」這座保護傘下的學生而言,未來雖然迷惘,學歷和起薪的關聯放到現實面來看又是令人有些失望的,但家誠還是鼓勵著擁有不同天賦的學生在學校往自己的專長努力,並補足自己缺少的部分。

閉上眼試圖想像十年後在社會打滾的模樣,儘管映入眼簾的未來仍是一片模糊,但厭世代青年還是可以試圖抓緊那可以努力的百分之二十。即便未來努力變得越來越廉價、越來越重視起跑點,但還在奔馳著的青年,你的未來式由你做主,請咬緊牙關繼續在人生的馬拉松上,用力邁開下一步!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厭世,我們這一代

刊出日期:2021/11/03|文字:賴宥廷|責任編輯:莊亦軒
全文共310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本篇報導介紹厭世代起源與現象,並且羅列三大青年厭世的原因。隨著現今時代的發展,讓我們一窺青年如何透過傳播科技在厭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  現代年輕人已普遍進入了低慾狀態。(照片來源 /莊亦軒攝)

厭世為何,青年未來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指出,個人在滿足較低層級的需求後,才能向上再發展較高一層級的需求,但當生存成為日常生活必須面對的課題,台灣年輕人要發展對社會群體的認同、甚至追求自我實現的個人生涯價值,儼然成為奢侈的夢想。

2017年出版的書《厭世代 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點出了台灣年輕人正面臨低薪、貧窮等血淋淋的現實挑戰,作者吳承紘歸納這些因為面對生存的無力感、疲憊與怨懟,產生絕望、迷茫等眾多負面狀態與情緒,提出稱呼目前台灣青年整體的概念–「厭世代」。  

青年低慾,亞洲共病

無獨有偶,鄰近的亞洲國家年輕人竟不約而同出現類似的社會氛圍,引起關注。例如韓國的京鄉新聞開始使用「全拋世代(전포세대)」來稱呼目前的韓國青年們拋棄了物質上的買房、結婚生子等,也拋棄了無形的夢想、精神生活,甚至連生命也可以丟掉,也使得該詞彙流行至今,成為外媒報導韓國青年的常見用語,該用語也呼應了根據OECD統計的十萬人中近三十人因自殺而死的高自殺率,此數據更是排在OECD該次統計中的第二名 。出生在泡沫經濟後期的日本年輕人大多數不追求物質生活,對戀愛沒有憧憬,這種低慾望的集體思想被稱為「悟世代」。中國的年輕人大多逐漸以消極過活來抵制現實社會的無力,例如從前陣子開始流行的佛系青年,強調不努力等待船到橋頭自然直,以及強調頹靡過活的「喪文化」。一直到目前興起的「躺平主義」,中國青年面對996高工時與不符合付出的報酬,只能大喊「不想努力了 !」

會讓大多數亞洲青年寧願「躺著」的原因相當類似,而剖析台灣社會的同時對照其他亞洲各國也心有戚戚焉。在台灣錢不再淹腳目、努力吃苦也不一定能翻身的現況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著各種壓力,媒體最常見報導的無非是居高而不可能下降的房價、通膨的學歷競賽、趕不上物價的薪水,而這些也是吳承紘在厭世代青年報導中最常出現的三個議題,因此我們希望將政府及公有部門的統計數據呈現給大眾,並透過解讀其數據背後的現象及意義來反映出它們成為青年「厭世」的原因。

壹、居住正義

由內政部公布的房價所得比,就是屋價以及可支配收入比率,換句話直觀地說就是需要多少年的收入才能還買起房。目前根據報導指出在台北市要十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如此高的購屋壓力也導致年輕人望屋興嘆,同時年輕人又得面對物價漲幅,日常生活都需要斟酌再三才能消費,更何況購屋。

然而華人普遍又有五子登科的傳統觀念,成功的定義始終少不了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何況華人的財富概念中,有土斯有財就像被寫進基因一般難以抹去,許多人無論是追求安心,或是投資獲利,都紛紛需要進場房市,讓房地產價格始終維持一定的熱度。在甚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的年代,買房無疑是最奢侈的消費之一

▲  東亞各國房價收入比(照片來源 /世界銀行)

將視野宏觀地延伸到亞洲各國,依照世界銀行提供的名義房屋價格指數觀察,由歷史統計的1993年到製表的2009年趨勢來看,各大東亞經濟體大部分只恢復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高峰房價或是超過一些,也因此產生薪資追不上房價的情況。

加上根據報導,亞洲的高房價甚至伴隨著各國央行對於利息的調整,以及投資客挹注資金,鼓勵開發商搶地競價的預期心理。而台灣的大城市也很難從中豁免,尤其是雙北地區一直是投資客的最愛,許多青年「北漂」的願望之一也無非是尋找能夠靠近事業發展重心的落腳處,也因此像上述這些人口密集度高的城市便出現許多無殼蝸牛,居住正義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  東亞各國名義房價指數(照片來源 /世界銀行)

貳、學歷貶值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薪資與與生產力統計,以家庭所得中位數來呈現收入,可以發現以整體社會的收入情況來看,從105年到109年來雖然研究所的中位數仍然高於大學,但大學與高中教育及國中教育的逐年中位數水準正在靠攏。或多或少反映出大學的學歷價值在雇主心中與高中以下的差異化逐漸消失。大學就像媒體所報導的成為大家的職場必備入場券,但它卻無法從薪水來產生實質幫助。

學歷帶來的薪資差異正逐漸被消弭,直到109年統計時甚至出現不符合外界想像的黃金交叉,也就是國中教育程度的薪資追平高中教育程度的家戶收入,一般人認為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恐怕需要打上一個問號。未來是否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也會在統計數據上步入國高中義務教育的後塵,肯定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現象。

▲  近五年家庭收支調查之所得收入者中位數可支配所得(數據來源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參、低薪風暴

整理了109年主計總處統計專區的資料後,由年齡與薪資的對應情況來看 ,圖表顯示雖然年輕人因為即戰力和工作資歷等種種原因,在敘薪上不如年紀稍長者是正常的,對直方圖對應的各個收入階層中,前即使是二十到二十四歲的大學新鮮人,仍然與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同儕有一定程度的落差,更不用說年過三十的職場前輩。青年在收入上比起其他年齡層呈現較為低薪的情形。

▲  青年在收入上比起其他年齡層呈現較為低薪的情形(數據來源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因為青年在收入上比起其他年齡層來說呈現較為低薪的情形,無形中也影響了青年對於未來的規劃,許多青年在這個世代感到努力對於成功來說不值得一提,愛拚才會贏的時代已經過去,這種無力感與低薪有絕對密切的關聯。當生活的溫飽都成為問題時,求穩定的觀念慢慢烙印在大家心中,於是乎讓許多青年連提起夢想兩個字都是一種奢侈。

當追求傳統意義上的物質成功不再可能時,有許多人選擇放棄,但有一搓人正如狄更斯小說「雙城記」所寫的一般: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看似無盡的漫漫長夜中,他們依靠著新時代的變革燃起了明亮的火光。

厭世出口,創作未來

對於部分青年來說,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甚至on call的輪班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況且還得面對低薪和房價高漲等重重挑戰,人生彷彿在打一場不屬於自己的艱難戰役。厭世青年們生活在這個世代,有沒有一條路能夠帶領他們看見出口的光亮呢?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厭世代的青年們同時也生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早已是人類密不可分的傳播工具,人機一體刷著抖音、看著Youtube當成配飯的娛樂,以及在各式社群網路關注朋友圈動態是大家生活中常見的生活模式,也在在顯示傳播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近年來不只改變人類的社交狀態,工作上也與過去的形式有著顯著的差異,甚至帶來更快速的財富累積,例如在《富比世》公布的2020全球十大YouTuber收入排行榜中 ,第一名的網紅Ryan Kaji就賺進高達2950萬美元。

近幾年甚至出現區塊鏈、NFT、clubhouse等新穎的傳播概念與定義傳播價值的工具,一次次刷新人們對傳播科技的想像,過去很難想像一張圖片、動圖、甚至第一則twitter都能夠在NFT上以天價售出;一部僅十幾秒的影片就能夠在TikTok上引起波瀾,甚至造就出一年半獲得一億粉絲的盛況,要知道史上第一個YouTube訂閱破億的頻道可是花了14年。以上種種也顯示出在未來進入機器人、AI等新科技高度應用的時代後,不但傳播科技會隨著元宇宙、擴增實境等概念越來越蓬勃。身為傳播核心的內容也會越發重要,人類最珍貴的會是創作的價值,這也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青年可以發揮價值的出路之一。

▲  以天價在NFT交易市場售出的第一則推特貼文(照片來源 /@jack twitter

也因此許多青年創作者願意利用各種新型態的傳播工具來展現自己,例如利用聲音製作伴人左右的podcast、利用科技力展示跨時代的互動設計等。而智慧型手機發展所誕生最大宗的創作者就屬影片創作者,無論是展現創意拍攝不同題材的影片,像是惡搞、實驗和戲劇等企劃,還是純粹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都在持續的為新興傳播產業注入新血與創意,各種充滿能量的內容在各平台流竄,激發出現今百花齊放的景象。

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 」,似乎也預言著隨著傳播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每個人都能擁有爆紅的機會,無論是在網路上或是透過各種串流訊號,而這些機會對於被禁錮在「厭世代」框架的年輕族群來說,傳播科技有可能是一種擺脫枷鎖的方法,又或者是讓部分厭世青年們走出自己的路,也因此我們誠摯邀請您走入本學期的專題現場— —厭世代的十五分鐘。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影音喀】地獄系tik toker降臨?阿用如何讓厭世代笑笑沒煩惱

刊出日期:2021/11/10|影音:莊亦軒|責任編輯:鄭兆鈞

提到厭世代,許多人大概馬上聯想到無力感、人生好難等負面形容,本組也有專題報導讓現在年輕人出現厭世的低薪、高房價等背景因素。 了解何謂厭世代之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沉浸在這麼消極的低氣壓中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拍攝搞笑影片讓厭世的大家下班後能夠有舒壓的小確幸時光,本周就邀請到在抖音平台上擁有11.8萬粉絲、ig追蹤數1.8萬人的地獄系學生網紅 —— 阿用,來聊聊關於他拍攝抖音的源起,以及他對於利用傳播科技在所謂厭世代中如何開拓自己的道路,以及她對於所謂厭世代的看法吧!


▲  訪談影片,介紹厭世代創作者代表阿用。(影片來源 /莊亦軒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影音喀】阿用如何讓驗世代沒煩惱(下集)

刊出日期:2021/11/17|影音:|責任編輯:
提到厭世代,許多人大概馬上聯想到無力感、人生好難等負面形容,本組也有專題報導讓現在年輕人出現厭世的低薪、高房價等背景因素。 了解何謂厭世代之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沉浸在這麼消極的低氣壓中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拍攝搞笑影片讓厭世的大家下班後能夠有舒壓的小確幸時光,本周就邀請到在抖音平台上擁有11.8萬粉絲、ig追蹤數1.8萬人的地獄系學生網紅 —— 阿用,來聊聊關於他拍攝抖音的源起,以及他對於利用傳播科技在所謂厭世代中如何開拓自己的道路,以及她對於所謂厭世代的看法吧!
▲  【影音喀】阿用如何讓驗世代沒煩惱(下)(影片來源 /莊亦軒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