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後,韓國流行音樂(K-pop)拓展全球,防彈少年團、BLACKPINK、TWICE等韓國偶像團體陸續進軍歐美市場,使K-pop為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粉絲跟上韓國偶像捲起的熱潮,發起各式應援偶像的活動。今年中國粉絲耗資230萬人民幣為BTS成員打造彩繪飛機應援,從而引起中國官方關注,厲行「清朗行動¹」整肅飯圈文化²。為什麼粉絲圈會衍生此種追星亂象?本文將帶各位瞭解粉絲從追星中建立自我認同的歷程,及淺談粉絲權力擴大可能導致的心理偏差,粉絲該如何應對。
追星不單是支持喜愛的偶像,粉絲的自我認同也在其中漸漸轉變。傳播科技突破了追星的限制,粉絲支持偶像的方式愈加多元。音樂節目投票、應援活動、選秀節目等,現代粉絲的影響力日漸擴大,與偶像建立雙向影響。在這之下,粉絲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又將如何體現?馬上來看看吧!
從自我認同,到共享認同
我們對喜愛的事物皆會產生好奇及期待感,相同地,偶像也承載著粉絲的好奇心與期待。跟隨演藝市場內約定成俗的回歸週期,偶像一次次在舞台展現新作品,滿足粉絲的需求。偶像在粉絲心中具有神聖光環,且讓人充滿想像。對偶像抱持的好感度愈來愈高,我們會自然地想要模仿、貼近偶像的形象。這股內在驅動力,逐漸轉化為對自身的認同。
「最後勝利的人,是最善良的人。」——少女時代徐玄
這是K-pop資深觀察者——寶賤——追星歷程中記憶最深刻的話。寶賤現為YouTuber,經營影音頻道「快樂寶賤」,分享K-pop看法與時事討論,是許多台灣粉絲關注的K-pop意見領袖。身為喜愛少女時代多年的粉絲,徐玄的話深刻地影響寶賤的自我認同:「想成為一個社會上有幫助、有貢獻的人,對人俯不怍於天,仰不愧於地,對自己每一天都要過得問心無愧。看著偶像在台上發光發熱,自己會想要見賢思齊,變得和他們一樣。」
喜歡相同偶像、組合的粉絲會聚集成為群體,K-pop文化中稱作飯圈(Fandom)。粉絲的自我認同隨著群體的發展,轉而擴大成為「共享認同」,在粉絲之間相互影響。
傳播科技縮短距離,粉絲亦能影響偶像
近年傳播科技的發展,偶像與粉絲間的距離不再侷限於舞台和觀眾席,粉絲可以透過網路媒體與偶像擁有更深層的互動。許多韓國經紀公司會為旗下藝人建立「官方咖啡廳」(簡稱官咖)。在官咖社群中,粉絲可以獲得偶像最新的活動消息,部分偶像也會在官咖中更新自己的近況,與粉絲互動。官咖讓粉絲更接近偶像的生活,感受偶像其實一直陪伴著自己。日常問候、心情鼓勵,粉絲收穫偶像給予的力量時,自我價值也從中提升。
除了官咖上的互動,如果偶像在近期推出新的音樂作品,粉絲可以透過線上投票表達對偶像的支持。在韓國演藝圈,具有五大代表性的音樂節目投票,其中包含:SBS 《人氣歌謠》、KBS 《Music Bank》、MBC 《Show Champion》、Mnet 《M! CountDown》及MBC《Show!音樂中心》。每個音樂節目獎項的計分方式、比重不盡相同,通常涵蓋:音源、YouTube MV觀看次數、放送分數(MV、歌曲播放次數)、專輯銷量、事前投票/直播投票。偶像綜合以上的成績,在歌曲宣傳期間競爭音樂節目的一位(即冠軍之義)。
投票不只是支持,亦是連結粉絲與偶像的力量。
投票考驗了粉絲們對偶像的忠實程度,音樂節目獎項也與偶像的聲譽有深遠的關係。音樂節目公布一位的分秒倒數間,偶像與粉絲心靈上的連結更加緊密。
偶像發生爭議,粉絲自我認同也會有偏差?
偶像身為魅力型人物,形象決定了演藝生涯的起落。在韓國演藝圈,最引人注目、有損偶像形象的爭議不外乎是「霸凌」。當偶像陷入霸凌爭議,不僅演藝事業受到影響,粉絲也可能因為熱愛偶像而產生價值觀上的偏差。
今年2月,韓國一名匿名網友透露,女團(G)I-DLE成員穗珍國中時期曾霸凌他人。因(G)I-DLE近年躋身於當紅女團,進而在韓國引起劇烈討論聲浪。經紀公司CUBE單方面否認霸凌一事,匿名網友進而曝出更多霸凌實錘。輿論風向一面倒,使穗珍一夕間成為眾矢之的,最後CUBE宣布穗珍暫停活動並退出團體。事件發生經過半年,這起風波已不是人們爭相討論的話題,霸凌的真相仍未水落石出。
別讓盲目的愛,模糊了自我價值觀。
在韓國,因霸凌爭議暫停活動、隱退演藝圈的偶像不只穗珍一人。基於社會觀點,不能縱容霸凌事件的發生。偶像有著龐大的影響力,如果牽涉相關風波,粉絲的行為和心理也會間接受到影響。寶賤說到:「你今天愛一個偶像,當然他的一切你都會有一點盲目的愛。粉絲都一定會有胳臂向內彎的護航心理,可是我覺得這相對來說,就會影響到粉絲自我價值觀的偏差。」
那麼面對偶像的爭議,粉絲應該保持何種心理?寶賤表示首先須瞭解事實的全面性,粉絲的心態一定要保持中立跟客觀。「稍微偏袒自己的偶像我覺得沒關係,因為喜歡這麼久當然會想幫他/她講話。」我們可以站在長遠的角度看待偶像的爭議,靜觀事件發展,不過等待偶像澄清期間,適度偏向偶像的立場,寶賤認為並不過份。
粉絲權力擴大,我們究竟為何而「迷」?
偶像文化在近代成為具商業化的娛樂,各式各樣的選秀節目誕生,由粉絲決定偶像蔚為熱潮。2016年開始,韓國電視頻道Mnet推出《Produce系列》選秀節目,透過練習生在競演舞台上的角逐,以及觀眾選拔,打造出I.O.I、Wanna One、IZ*ONE氣勢熾盛的限定團體。從選秀節目誕生的團體過去在各大音樂榜單創下傳奇,展現粉絲的影響力。
由觀眾當國民製作人,共襄盛舉決定出道偶像,卻衍伸出粉絲權力擴大的趨勢。寶賤更指出選秀節目會破壞韓國演藝市場的平衡:「韓國公司本來就是有大有小,大公司出道的偶像本來就比較容易成功,小公司的偶像除非歌曲真的紅到不行,很多都會在洪流中被淹沒,選秀出來的團體更會破壞市場的平衡。可能大團跟小團間已經有一段落差,如果今天選秀節目異軍突起,小團會更容易被淹沒、看不見。」
相對韓國演藝市場,粉絲權力擴大在社會不全然為負面的趨勢。寶賤認為,粉絲權力擴大其實有助於K-pop本身的擴張。如同現在選秀節目並非只有韓國大眾才能參與,台灣、中國、日本等地粉絲,有了媒體管道皆能參與其中。「粉絲影響力變大之後,粉絲可以自己決定很多事情,可能專輯買越來越多,韓國偶像可以拿到更多的錢,粉絲也可以花得更開心,我覺得這算是相輔相成啦。」在寶賤眼中,粉絲權力擴大的趨勢各有利弊,但未來的發展我們就不得而知。
粉絲權力擴大的現象,也反映在粉絲為偶像的應援活動。2021上半年,中國開始整頓演藝圈,其中也包含飯圈文化,這將打壓K-pop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積極管制飯圈,起自官方認定不理性的追星行為,在內引人熱議的是中國粉絲集資為BTS防彈少年團成員朴智旻,訂製飛機彩繪照應援。彩繪飛機集資超過230萬人民幣,遭到中國政府嚴厲斥責,此後朴智旻微博粉絲團被禁言60天,多位韓國藝人官方微博被禁言30天。
寶賤認為斥鉅資應援等同浪費一件事,偶像也不一定會感到開心:「有很多偶像都和粉絲明文規定不收禮物,像是雙方都約定好的一個規範是最OK的。如果真的沒有的話,要真的是能實質幫助、或是可以幫助社會的,才是最好的應援方式。」
粉絲權力擴大,甚至影響韓國演藝市場,我們仍否記得喜愛偶像的初衷?
不論是選秀節目投票,或是偶像應援,粉絲的影響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中國粉絲的飛機應援沒有實際回饋偶像,反倒是滿足追星需求的盲目心態。非理性追星行為泛濫,迫使中國政府壓制K-pop文化發展,粉絲的支持反而形成負面影響力。「如果把追星的這股動力,轉換為希望自己能變得跟他一樣好,就可以幫助你在自身的道路上成長,這就是一個正向的循環。」這是寶賤對年輕族群追星的看法。追星的每個行動,我們都須清楚內心深處為何而「迷」,因為盲目的愛影響自我價值觀,這是社會、甚至是偶像本身也不樂見的。
從舞台下為偶像澎湃歡呼,到粉絲能夠通過投票決定現役偶像,粉絲與偶像的地位愈來愈接近。新潮多樣的追星方式、偶像的輿論爭議,粉絲的自我價值觀在和偶像的交互影響中不斷轉變。透過支持欣賞的偶像,建構出更完整的自我認同,才是追星不可或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