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喀】在台灣看足球?!直擊「台灣乙級足球聯賽」!

【調查喀】在台灣看足球?!直擊「台灣乙級足球聯賽」!

刊出日期:2021/12/08|影音:張恩愷|文字:李祈安|責任編輯:張恩愷、林妤庭

在臺灣體育發展與媒體關係專題中,目前已經討論臺灣體育選手網紅化的現象,探討網路媒體報導和社群分享對運動員的影響。更到東京奧運會獎牌得主的母校私立輔仁大學進行街訪,借此帶出輔大學生對東京奧運的看法。

接下來則會延伸訪問體育界的各界人士對這些事情的看法。首先是運動公關及行銷工作者,以「公關界如何打造所謂的『明星運動員』」為主題,探討公關界在打造明星球員的歷程中,是以何種觀點進行推廣,對於運動員以及運動本身又會帶來何種影響進行「媒體、公關及運動員」三方交流的形式做深度訪談。

而接下來將訪問學生運動員,期望可以透過這個訪問讓一些未來有志朝運動專業發展的學生及及其家長作爲參考。最後,會訪問研究臺灣體育發展現況與媒體互動關係的專家,期望針對臺灣體育與媒體關係背後文化社會之因素,以及現階段與未來可能發展,作深入淺出的探討。

▲  賽事直擊!桃園國際足球俱樂部 vs 銘傳大學足球隊(影片來源 /張恩愷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誤入奇「塗」,用「叛逆」走出自己的路

刊出日期:2021/12/08|影音:王幃帆|責任編輯:翁思懷

每當有人提出「靠藝術賺錢」的想法時,身邊總縈繞著勸退的聲音——「在台灣搞藝術賺不了錢啦」「去找穩定一點的工作吧」...... 師大特教系畢業、擁有教師執照的跨界塗鴉師Allo黃紹綸在決心離開正規教職前,也不免受到這些雜音的干擾。但他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離經叛道」的塗鴉藝術之路,既憑著自身才華與努力,也順應數位趨勢運用傳播科技積極推廣自身作品。現在他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常與許多知名品牌、網紅聯名創作,更將藝術實踐與教育串連,開設了一系列塗鴉課程,以這一特殊藝術形式的推廣為己任。讓我們一起走進Allo的藝術世界,了解「叛逆」青年如何在迷惘中遵循心之所向,打破常規,結合各領域所學開闢出專屬自身的道路。

🎨 辭去教職「搞藝術」|塗鴉藝術家ALLO專訪(上)

▲  Allo與你分享他「離經叛道」的藝術之路(影片來源 /王幃帆製)

Allo所創辦的SPG-街畫人工作室部分塗鴉作品(圖片來源 /Facebook▲ 

🎨 根植反抗精神的塗鴉教育|塗鴉藝術家ALLO專訪(下)

▲  跨入藝術領域需要具備哪些特質?Allo一次告訴你!(影片來源 /王幃帆製)
▲  Allo所創辦的SPG-街畫人工作室內環境(圖片來源 /Facebook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文章

實聯制是否有用?侵犯隱私權?大學生對於實聯制的看法

刊出日期:2021/11/07|文字:林羿汶|影音:黃威皓|責任編輯:戴芳映

經過了長達半年的防疫之路,現在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逐漸趨緩,維持二級警戒。隨著疫情稍稍降溫,有些店家不再嚴格檢查客人是否有確實掃實聯制,部分民眾也開始鬆懈,進出各大場所不一定會落實簡訊實聯制。不禁讓人開始思考「簡訊實聯制」是否淪為了形式?

此外,台中地方法院法官張淵森也曾在2021年6月時撰文表示,有刑警透過簡訊實聯制的足跡表協助辦案,此舉明顯違反「簡訊實聯制資訊僅限防疫調查使用」的規範。在沒有訂定監督稽核機制及相關實施範圍的情況下,民眾的隱私權不但沒有被妥善保護,還可能遭到侵犯。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針對「簡訊實聯制」這項防疫科技進行調查,透過上街實際採訪多位陽明交通大學的學生,進而了解大學生們對簡訊實聯制的態度與建議,也想喚醒民眾對自身隱私權的思考。

簡訊實聯制有效嗎?是否侵犯了隱私權?就讓喀報調查局來告訴你大家最真實的想法吧!


▲  簡訊實聯制街訪影片,實際於陽明交通大學校園採訪大學生聽取真實建議
(影片來源 /黃威皓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文章

【動畫喀】健康照護一指通,打破語言藩籬

刊出日期:2021/11/03|影音:高怡蓉|責任編輯:翁健棋

您有沒有想過語言障礙對國際學生的影響有多大?語言障礙會在許多領域造成嚴重的問題,其中也包含健康照護的領域。

醫生等照護者與患者間必須要能順利的溝通,才能保障醫療保健服務的安全和高質量。然而,許多醫學術語與日常用語有所差異,比如醫生問:「腹瀉」,外國患者可能聽不懂;或者外國患者可能把「胃痛」說成「肚子痛」,用詞不準確,可能提升誤診的機率。另外,翻譯工具並非總是準確,地圖應用程序亦非全然友善外國使用者。儘管肢體語言可能有所幫助,能明確指示病痛的位置,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語言的藩籬始終存在。

因為語言障礙,降低國際學生就醫意願,儼然成為隱藏於社會表層下的重要議題。本影片講述了五位印尼學生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生 Felix Liawi, 電機資訊國際學位學程博士生 Albert Christian, Muhammad Febrian Ardiansyah, 碩士生 Steven Jonathan,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生 Irfandi Djailani (FINIC) 是如何受到啟發,開發手機上的健康照護服務功能。此服務以使用者的需求出發,提供獨有、便捷的功能與完善的服務,幫助使用者克服語言障礙的問題,更在2021年國立陽明交大國際黑客松創意競賽奪了第一名,未來FINIC也期望將這項服務推向市場。此實例證明數位轉型在該社會議題上,展現出了難以估量的溫柔力量。


▲  科學新知動畫,介紹五位印尼學生(FINIC: Albert, Ardiansyah, Irfandi, Steven & Felix) 開發手機上的健康照護服務功能解決語言障礙
(影片來源 /高怡蓉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影音喀】地獄系tik toker降臨?阿用如何讓厭世代笑笑沒煩惱

刊出日期:2021/11/10|影音:莊亦軒|責任編輯:鄭兆鈞

提到厭世代,許多人大概馬上聯想到無力感、人生好難等負面形容,本組也有專題報導讓現在年輕人出現厭世的低薪、高房價等背景因素。 了解何謂厭世代之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沉浸在這麼消極的低氣壓中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拍攝搞笑影片讓厭世的大家下班後能夠有舒壓的小確幸時光,本周就邀請到在抖音平台上擁有11.8萬粉絲、ig追蹤數1.8萬人的地獄系學生網紅 —— 阿用,來聊聊關於他拍攝抖音的源起,以及他對於利用傳播科技在所謂厭世代中如何開拓自己的道路,以及她對於所謂厭世代的看法吧!


▲  訪談影片,介紹厭世代創作者代表阿用。(影片來源 /莊亦軒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調查喀】獎牌得主母校 輔大學生看東奧

【調查喀】獎牌得主母校 輔大學生看東奧

刊出日期:2021/11/17|記者:徐愷均、林姵君、盧鈺珊|責任編輯:徐愷均
全文共1924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社群分享和網媒報導與體育發展》一文中,可以瞭解到大眾關注之於體育發展的重要性。那麼,你有想過為何那麼多人關注了今年的奧運嗎?在什麼情況下能夠促進身為大眾的我們對於體育的關注?面對那麼多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資訊,我們又為何會轉發體育相關資訊?究竟是如何產生了轉發與討論的動機呢?

東京奧運,輔大學生這樣看

今年東京奧運,臺灣選手在賽場上的表現相當出色,獲得了12面獎牌的耀眼成績,其中舉重選手郭婞淳、桌球選手林昀儒、桌球選手鄭怡靜、拳擊選手黃筱雯,四位獎牌得主皆是私立輔仁大學畢業校友或在學生。本次街訪就造訪了這個有著多位獎牌得主校友的輔仁大學。

或許是因為今年夏天疫情升溫,也有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輔仁大學的受訪學生中,百分之七十五的受訪者表示,因為都待在家裡,再加上本屆奧運臺灣選手表現相當亮眼,打響了選手們的知名度,相較於以往有了更多的時間、動力和精力去關注今年的奧運,此外,也有人提到,因為有很多選手都是輔大畢業的,為此而特別關注今年奧運。

在眾多優秀的選手中,受訪者們對於羽球選手戴資穎、桌球選手林昀儒、舉重選手郭婞淳有較多的關心。因為戴資穎是球后,本身名氣就高,又有著與知名度相配的實力,在今年奧運的比賽場場精彩,與泰國選手依瑟儂那一戰,更是讓人在刺激的同時感受到了感動,可以說是場淚水與汗水同存的比賽;林昀儒與郭婞淳也是都有著相當出色的實力,不管是林昀儒最後幾場單打的比賽,還是郭婞淳不斷努力打破自身紀錄,乃至打破了奧運紀錄,都非常有看點,其中更有人表示,因為郭婞淳是輔大畢業的,令人感到與有榮焉!

從輔大受訪學生的說法看來,外在環境如疫情爆發,讓大家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恰逢東京奧運在此時舉辦,於是對奧運的關注度就提高了。此外,選手的個人背景如學校,與閱聽人自身關聯程度愈高,愈會引起閱聽人的關心。

網路貼文,輔大學生這樣做

對於今年奧運開始後,社群網路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眾多貼文,有受訪者提到,戴資穎發布的她與泰國選手依瑟儂的手繪圖令人難忘,這種賽場上是敵人,賽場外是朋友,亦敵亦友的友情令人感動。其他選手賽後發布的感謝文、感想文亦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對於這些貼文,受訪者們都做出了什麼回饋呢?

大部分的受訪者都有在Instagram上發布限時動態,多是以轉發選手或總統祝賀的貼文為主,轉發的動機包含對該運動特別有共鳴,例如受訪者中有位輔大體育系田徑七項全能的女學生表示,她會轉發與田徑相關的資訊,因為看得懂比賽也與她自身的相關性較高,另外也有人是為了較知名的選手得牌感到高興而轉發。

由此可知,貼文內容與自身關聯程度、選手知名度以及選手表現都會促進閱聽人產生轉發與討論的行為動機。

選手社群,輔大學生這樣想

《媒體與社群下的體育網紅化》一文中提到,運動選手近年來在社群網路上相當活躍,代言和業配的情況亦是十分熱絡。對此現象,閱聽人是否有所察覺呢?受訪者們一致認為上述現象確實存在且明顯,並舉例了戴資穎的種種代言和業配作為說明,但受訪者們也提到,除了廣告代言之外,選手們也時常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比賽近況。

可知受訪者們對於運動選手們在社交網路上的活動有一定的關注,那關注一個運動選手的原因為何?受訪者們表示,選手的體育表現會是影響他們關注該名選手與否的主要因素,可見選手的表現仍是促成大眾關注的重要條件,正如《社群分享和網媒報導與體育發展》中所說的,選手表現與大眾關注之間,有著明顯的相互影響關係。

費解現象,大家一起來思考

綜上所述,要促進大眾對於體育的關注,首先必須要在賽季,就如今年有體育界的盛事東京奧運舉辦,又剛好大眾因為疫情不得不待在家中,就有了時間可以去觀看體育賽事,瞭解選手們在賽場上的表現,因此增加了對於選手的關心,進而將這種關注推及至對整個體育界的關注。至於閱聽人如何產生轉發、討論的動機,除了選手知名度與表現外,貼文內容與自身關聯程度,還有周圍朋友的轉發行為與討論等原因,也就是說,該則訊息在閱聽人眼中曝光次數愈多,愈會激發閱聽人產生轉發與討論的動機、行為。

透過此次街訪,除了瞭解輔大學生對今年奧運的看法、轉發社群網路貼文的意義和動機之外,亦發現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為何同是獎牌得主又是輔大學生,同樣表現傑出、屢破紀錄,桌球選手鄭怡靜和拳擊選手黃筱雯在街訪的過程中卻未曾被提及?難道是剛好受訪者們對兩位選手的關注較少?還是媒體報導量與社群討論度較低?也許這是個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