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與寂寞 新興多元文化

最近更新:2022/12/20

科技於人類和世界而言是一體兩面,它能夠滿載你我的、或社會上的各式信仰和現象到更遠的地方,讓既存文化重塑、讓新興文化發光。但與此同時,它亦迫使人類積極思考存在的意義及價值——在這個轉變之速、越來越多元的時代底下,你究竟想要如何生活? 性別議題攸關身而為人的認同,寂寞經濟則回應了現代人的情感缺口,兩者皆是在冰冷科技之後需要重視的、最基本、也有溫度的新興多元文化。而這些文化為何形成、怎麼帶來影響?身在其中的創作者和接收使用的閱聽眾又各自怎麼面對?靜待我們為你揭開面紗

寂寞經濟衍伸產物——交友軟體,是現代人透過科技拓展生活圈的重要管道。有別於市面上大部分「配對、互動、再自行決定要不要見面」的模式,主打參加聚會的APP Eatgether讓人們連吃飯都可以擁有「和陌生人一起」這個選項! 本專題作品以實測角度出發,實際試用Eatgether約來三位陌生網友,邊吃邊聊「曾經的聚會或約飯經驗」、「為什麼想用?」,以及想在Eatgether上尋找何種人際關係或連結。

2022/12/20

網路賦予了資訊化社會與人連結的橋樑,在普遍感到寂寞的如今,渴望陪伴的情感成為了現代人共同經歷的體驗;而串流服務改變了人們的收視習慣,觀眾擺脫被餵養的內容,而是自由選擇喜歡的節目,其中,主打臨場感與互動性的網路直播成為了深受觀眾喜愛的內容之一。

2022/12/13

2021年,學者Vivek Murthy就在《公共衛生報告》發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疫情大流行更加強調了去正視「社交隔離(Social Isolation)」和「寂寞(Loneliness)」的重要。然而,人們的寂寞感在此雙重挑戰下似乎也找到了新出口,不只多家交友軟體公司其月活躍用戶數( Monthly Active User )、每使用者平均收入(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提升,亦有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交友軟體相關議題聲量」曾隨疫情攀升;再者,直播平台營收於此期間大幅成長,而台灣疫情相對穩定的2020年8月份,更出現了不少講述「知名電商上正販售『出租情人』」的報導佔據新聞版面。

2022/12/06

隨傳播科技的進化,「無線」的接收方式帶來「無限」的知識量,習慣資訊過載卻也讓人類產生越來越多的不安全感,例如當我們無法透過資料庫找到答案,或者當我們聯繫不到他人,又或是當我們無法利用「已知」掌握「未知」,這些失去掌控的時刻引發了焦慮,這種無力感讓人們覺得「被斷線了」,缺失的互動與連結可能正是這個世代感到如此寂寞的原因之一。

2022/11/29

「媒體」往往掌握了閱聽眾的眼睛與耳朵,雖然過往傳統媒體所塑形的價值觀仍難以撼動,但網路與社群的普及帶動自媒體蓬勃發展,話語權不再像過去一般只掌握在傳統新聞媒體手中,而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與管道針對不同議題和價值發聲。

2022/11/15

我們常說「電影,是傳遞社會文化的主要管道。」透過故事的魔力,創作者們能宣揚心中的理念;透過影像敘事,社會的領導者們能去和大眾宣達不同的政策。本期節目,我們就要來聊聊近年在影視圈吵得最兇的議題之一──「政治正確」。

2022/11/08

社群媒體帶動多元文化發展的同時,「匿名」要素與失去非語言溝通資訊的社群平台亦充斥著過激言論,並無可避免地造成同溫層之間的「取暖」以及異溫層之間的不理性溝通。而社群媒體作為玩家交流的主要管道與遊戲相關資訊的傳播平台,導致前述各種社群媒體之「亂象」在遊戲圈中尤為嚴重。

2022/11/01

社群媒體興起,網路聲量成為了一股新興力量,除了幫助多元文化的發展,以扁平化地方式,傳遞更加豐富的聲音之外,也無可避免地招致一些擔憂甚至質疑。當網路輿論的重要性大幅上升,懂得控制甚至操弄網路聲量的有心人士便能從中獲利,甚至借力使力來攻擊、誹謗他人。這種隱憂無一例外地存在於每一個憑藉網路社群蓬勃發展的文化當中,#MeToo即是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

2022/10/25

專欄記者

JY2
袁廷豪
徐曼綾
徐曼綾
李婷榆
李婷榆
顧喬琪
顧喬琪
郭原銘2
郭原銘
IMG_6065 2-min
陳亮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