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報
傳科系開設電子報課程,培養學生電子報採寫能力。
因應交大「傳播與科技系」電子報課程所需,決定架設系統,設立網站。
電子報第一屆編輯台展開運作,首任總編輯為傳科系 98 級同學。
正式網站與系統平台誕生。
以傳科系 98 級同學提議之 Cast.net 為本網站名稱。
傳科系 98 級同學提出以《喀報》為電子報的中文名稱,並延用至今。
《喀報》增設「最佳寫作獎」、「最佳攝影獎」、「頭題王」、「急速王」、「最高點閱率」、「進步獎」、「編輯團隊獎」等獎,增加同學的學習動力。
《喀報》修課學分由兩學分增為三學分,課程名稱由「電子報」改為「整合數位媒體實作」。
喀報主機移入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的機房,提供讀者與同學更穩定的服務。
多多 2.0 升級為 3.0 版。
《喀新聞》公播於新竹的振道有線電視。
為鼓勵優質的喀報作品,推行金喀獎的舉辦。
《喀報手冊》與《多多手冊》第一版製作完成。
推行《客院十年》&《傳科十年》。
無償授權 Yahoo!奇摩與風傳媒轉載《喀報》文章。
香港「校園學報新聞獎」,「喀報」抱回三項大獎。
有感於交大與新竹科學園區比鄰而居,傳播與科技學系又強調科技與社會關係的探討,因此新增「科技」類目,同年 9 月更名為「科技新知」。
《喀報》記者林湘芸以「原住民狩獵 是英雄是罪犯」獲得第 13 屆新傳奬之「最佳原住民平面新聞」。
《喀報》將「書評」、「樂評」、「影評」合併成「藝文評論」,讓學生自由選擇評論對象。此外,過去「心情故事」流於情緒抒發,較無積極觀點,因此改成「自由創作」,鼓勵學生創意思考。
喀報的編輯系統多多系統升級至 HTML5 規格。
喀報開始設立行銷組,負責喀報行銷公關宣傳工作。
喀報 2.0 上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