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風日上,人心「復古」
—— Z世代美學與復古感之謎

刊出日期:2022/11/08|文字:胡奇|責任編輯:孫慈媛
全文共4626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談到「復古」,Z 世代擁有自己的想像與詮釋,可能是天真浪漫、可能是俏皮可愛,也可能是文青老派。「復古」可說是發跡於日常的流行與美學,和人們的日常密不可分,而人們也樂於將其實踐於生活之中:如古著穿搭、底片相機、老宅咖啡廳等。在步調快速、資訊爆炸的Z世代,「復古」產生了有趣的反差感,給人停下腳步、回頭看的勇氣,提供了另一種紀錄生活、享受生活的方式與途徑。

時代在走,生活美學要有

每個世代都擁有不同的流行文化與訴求,並且用著自己的方式將其實踐在穿著,乃至生活美學之中。如 60 年代受美蘇太空競賽影響,掀起「太空時尚」 ¹,「迷你裙之母」英國設計師 Mary Quant 帶起迷你裙浪潮;70 年代主打嬉皮文化,流行喇叭褲、圖騰流蘇、波希米亞風;80 年代次文化興起,流行獨特材質與單品 —— 皮革、蕾絲、緊身馬甲與馬丁靴;而 90 年代回溯前期流行的同時, 還有 Nirvana 樂團帶動的「頹廢時尚 」Grunge Fashion ²

▲  左圖為 1960 年代流行的緊身馬甲,右圖為 1970 年代流行的波希米亞、Disco 風
  (圖片來源:左圖 /
Daniel Simon 攝,右圖 / pinterest @Coachella

現今 Z 世代同樣也有許多各自追求的美學,在傳播科技的推波助瀾下,更顯得玲瑯滿目、應接不暇。Z 世代創造新的風格、也追隨舊的美感,而實踐者各有各的信仰:極簡風希望找回初心、回歸簡約;Y2K 融入未來與科技感,代表著大膽前衛、勇敢無畏,美學實踐的同時,也承載著 Z 世代的精神。在這之中,懷舊「復古」像一股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它不像 Y2K 那般大聲宣揚,卻同樣擁有斑斕色彩。這股力量在悄然之間溜進了 Z 世代的生活,攻佔下屬於「復古」的一席之地。

▲  極簡風(左)以同色系、低飽和度的色調為主,Y2K(右)流行低腰迷你短裙
  (圖片來源 / 左圖:IG @cinnamon.official_、右圖:IG @miumiu

發跡於日常,實踐於生活

近年「復古」風潮無論是在傳播媒體、社群平台或日常生活中,皆隨處可見,對於 Z 世代而言,想必不是個陌生的名詞。談到「復古」,Z 世代擁有自己的想像與詮釋,可能是天真浪漫、可能是俏皮可愛,也可能是文青老派。有別於其他流行風潮,「復古」美學的實踐是具象且多元的,如古著穿搭、底片相機、老宅咖啡廳等,「復古」可說是發跡於日常的流行與美學,和人們的日常密不可分,而人們也樂於將其實踐於生活之中。

▲  以懷舊復古為基調的翌日咖啡店
  (圖片授權 / IG @leo.sheng.wang

新的世代,舊的美學

如同極簡風在繁複嘈雜的社會下「化繁為簡」,「復古」美學在步調快速、資訊爆炸、傳播科技蓬勃發展的 Z 世代,呈現出有趣的反差感 ——「新的世代,舊的美學」。「復古」與 Z 世代有著鮮明的對比,時代居諸不息的往前走,「復古」卻給人停下腳步、回頭看的勇氣,提供了另一種紀錄生活的方式與途徑,讓成品並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慢下步調等待,也因此創造出期待感與儀式感。以底片相機為例,從底片選擇、放入底片膠卷、按下快門、過片,到沖洗底片、掃描,產出一張照片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成本,然而正是這樣的等待過程,讓成果更顯得驚喜萬分、彌足珍貴。

▲  底片相機花費的時間成本,與驚喜感成正比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復古是時間的載體

李昭融在《台女:最邊緣的女子圖鑑》中說:「電影是時間的載體。」復古又何嘗不是呢,我們可以說古著是時間的載體、底片相機是時間的載體,把任何一個擁有復古元素的人事物套進去,都絲毫不會違和。在與 Z 世代復古愛好者 Ginger 的訪談中,復古與時間的關係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 有關於父母親時代的想像與嚮往,開啟了她對復古的認知。她表示最一開始愛上復古,是因為喜歡拿母親的舊衣服來穿,這讓她感覺到「她和別人是不一樣的」,體現出Z世代「追求獨特」的個性。她將復古重新詮釋並融入現今日常,使其產生全新的意義與風格。

▲  Ginger 身穿母親古著的服裝搭配
  (圖片授權 / IG @ginger.huang

「我覺得它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元素,一種堆疊屬於我的個人美學的元素,或許我不會永遠都在做復古這件事情,但它會是一個選項、一種風格的展現。」從拍攝、穿著,延伸至個人風格的塑造,Ginger 將復古美學實踐於生活中,而在她剪去一頭長髮後,更顯得鮮明。「我覺得這就是我最自在、最適合我的模樣。」在Z世代的美學多樣性之下,復古是靈活的,它變得有彈性、在人們的生活中伸縮自如,可以小至身上的一個配件,也可以深至嵌入日常,形成個人生活的一種方式。

▲  Ginger 的短髮造型酷似王菲
  (圖片授權 / IG @ginger.huang

在名為「復古」的波浪裡

「復古很像一種濾鏡,當人們套上復古濾鏡的時候,我們看世界會多了名為『復古』的角度。像是你今天用復古的眼光欣賞路上的街景時,就不會覺得老舊的建築是醜的。」Ginger 在訪談過程中這麼說道。對於有些人而言,老舊的建築反而是求之不得的,座落在台北大安區的萬鏡寫真館,正是繁華台北城中這樣獨特的存在。萬鏡寫真館館長李廣表示,當初決定成立照相館時,就打算找一個老房子,而且是想特別找一個狀況很差的老房子,再親自把它從頭到尾改造一番。

▲  萬鏡寫真館內部場景
  (圖片來源 / IG @wangjinstudio

「會選擇日本大正昭和時代作為寫真館風格,除了因為它給人一種富麗堂皇的復古感,也是因為台灣人在當時與日本有歷史淵源,所以比較有故事性,更能帶起懷舊情懷。」透過窗戶、地板、木樑、燈的開關等細節呈現,萬鏡寫真館有著極高的還原度,讓人能快速的產生帶入感,彷彿掉入了時光漩渦,真真實實的被捲入1928年。「我想讓它看起來就像是一間存在很久的照相館,而不是刻意的『復古』。」

▲  萬鏡寫真館內部場景
  (圖片來源 / IG @wangjinstudio

熱愛,所以自然存在

老派、經典、有故事性,這是李廣對於「復古」的形容。談到對於復古的熱愛,李廣表示,他不會說自己是在把復古「實踐」於生活中。「就只是喜歡這個東西,所以想要去了解,它會很自然而然的存在在你的生活裡,例如騎老車、穿舊的衣服。它並不是一件很辛苦或者需要特別花力氣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充斥在生活中。」

▲  萬鏡寫真館門口復古機車
  (圖片來源 / IG @wangjinstudio

李廣在訪談中表示,萬鏡寫真館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風格——他自己風格的展現。作為廣告攝影師,李廣認為他的客戶可以透過萬鏡寫真館了解他的品味,而品味是品牌在廣告中最重視的,關乎攝影師是否能把商品拍得有價值。萬鏡寫真館除了是他的副業,也是他品味的展現,能讓他的品味更有說服力、「現身說法」。

▲  萬鏡寫真館館長攝影作品
  (圖片來源 / IG @ricor_photography 攝,模特 @_cychia.ss

同樣是復古愛好者的孟臻,認為復古就是她的生活方式,也表示沒有辦法想像缺少復古的生活。對她來說,復古能真正的讓她放鬆。出於對復古的熱愛,孟臻被萬鏡寫真館的主題吸引,是萬鏡寫真館的消費者。「一開始看照片只是覺得把裝潢打造成昭和大正時代的那個樣子,但實際到現場真的感覺回到那個年代,和想像中的不一樣。」這是孟臻對於萬鏡寫真館的印象。

▲  孟臻(右)與朋友,攝於萬鏡寫真館
  (圖片授權 / IG @missssk_

有關復古,無關小鹿

孟臻對於復古的熱愛,不僅實踐在她的生活中,還成為了她的工作。孟臻擁有自己的自製古著店「無關小鹿」,販售的商品也以她最喜歡的復古風格——美式鄉村為主軸。比較特別的是,無關小鹿以網路商店為主、寄賣為輔。孟臻表示,傳播科技對她而言的影響是正向的,讓她能夠省下店面租金,同時在 Instagram 上成立網路工作室不只方便,還可以很輕易的打廣告,快速為商品帶來曝光度。

▲  孟臻身穿自製古著「無關小鹿」
  (圖片授權 / IG @missssk_

不只是便利性,復古與傳播科技的連結,讓復古產生了新的樣貌與意義。《大大學院》在 Z 世代有效行銷之分析中指出:「以『穿搭』來說,Z 世代的消費者注重『個體獨特性』,他們其實不希望讓品牌個性大過於自己的個人魅力,不管是在 Instagram 或其他社群媒體,Z 世代消費者最在意的是『有沒有展顯出他個人的獨特性』。」Ginger 在訪談中表示,復古可以讓她感覺到「自己跟別人是不一樣的」,李廣也提到:「其實出發點是想要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樣,如果今天大部分的人都喜歡這個東西,就會覺得它不酷了,反而不想要這個東西。就是因為它有難度、有門檻、不方便,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去玩或嘗試,才更顯現出它的獨特之處。」

▲  Ginger 與朋友設計的T恤作品,左為設計稿,右為 Ginger 穿搭示範
  (圖片授權 / IG @ginger.huang

有深淺之別,無優劣之分

「『復古』觀念,既非保守的複製,也非任意的各自表述,而是創作者在不斷地恢復去蔽之中,呈現豐富的生命力。」(李志欣,1997)。復古從生活美學的實踐出發,對於某些人而言或許只是一種美感、一種 dress code 的規則、一種穿著風格,抑或僅是流行文化的一環,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已昇華成生活方式,甚至是成為信仰,深深地刻在日常裡,與生活密不可分。對於復古的熱愛可能會有深淺之別,但它並不會是優劣之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熱愛復古的方式,迥然相異卻又殊途同歸。

▲  古著已成為近年流行文化的一環
  (圖片授權 / IG @daizou2015

老派生活之必要

「我們要散步,我們要走很長很長的路。約莫半個台北那樣長,約莫九十三個紅綠燈那樣久的手牽手。我們要不涉核心相親相愛,走整個城市。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李維菁《老派約會之必要》

我們都需要一點讓生活得以支撐下去的信念,「復古」或許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唱歌時我們不唱錢櫃,唱台北浪漫屋;吃冰時我們不吃酷聖石,吃昭和浪漫冰室;旅行時我們不住五星級酒店,住文青老宅民宿;逛街時我們不逛百貨公司,逛舊物盛典市集;觀影時我們不看漫威宇宙,看重慶森林、看千禧曼波;約會時我們不去信義或東區,去大稻埕迪化街手牽手散步。試著脫軌於日常,將自己藏匿於當代的皺摺縫隙、讓復古美學短暫闖入生活,或許你也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與啟發。

▲  左為台北浪漫屋,右為昭和浪漫冰室

  (左圖授權 / IG @wing.leo@chinnnwei1205攝,右圖授權 / IG @dessert__527

在 Z 世代社會的高效率與速度感下,復古成為了人們的慰藉,讓人心安定、讓過於快速的生活步調能夠慢下來,擁有喘息的空間。復古為人們創造出有別於緊湊社會的秘密基地,它的存在像是小確幸,在這之中,你的所有疲憊得以歇息、性格得以展現、需求得以滿足。「復古給人一種很美好的想像。」比起具體的「美學」,復古似乎更多的提供了抽象概念的生活美學需求,滿足人們對於溫度、情感的渴求。而正是這樣的溫度與情感,讓人們還不至於淹沒在科技的洪流中,得以短暫地從傳播科技的疏離中抽離,重新學會感受。

¹  「太空時尚」Space Age 流行迷你裙設計、著名的白色皮靴“Go-go boot”、以銀色塑料製作的連身服、幾何鏤空與異材質的運用等等。
²  頹廢時尚 Grunge Fashion 的粉絲會穿團T、破洞牛仔褲、馬汀靴和古著,與龐克的不同之處為他們不會把頭髮變成莫霍克頭,也不會戴很多飾品、金屬鍊條。他們大多穿著日常服裝,髮型與髮色較不顯眼。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