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象星座代表能量與熱情、水象星座細膩而柔軟、風象星座聰明且自由、土象星座則是務實能幹……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否有聽過類似的說法呢?就占星學而言,風、火、水、土代表四大元素,它們各自帶有不同的能量,並影響每個人的個性與特質。本篇報導分別邀請屬於這四象限的星座愛好者,從認同到實踐,一起聊聊星座對於他們的生活產生的正向影響。
參見天神宙斯:星座的起源
西元前2000年,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巴比倫人,將天空劃分成數個區域,提出了「星座」的概念。西元2世紀,希臘人對天空進行大量觀測,編制成一套星表,後來以假想線連接天空中的主要亮星,再賦予它們人類、動物的形象與名稱,使得原先遙遠的宇宙,開始擁有人世間的愛恨情仇,這正是現代人所熟知的古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創造星座的源頭。
不過,有如摸不著邊際的宇宙一樣,天體運行的奧妙讓人摸不著頭緒,這樣神祕又無法預測之感,反倒勾起人類的好奇心。隨著歷史長流的推進,為了獲得更龐大的天文資訊,人類持續地進行科學觀測與紀錄。於此同時,也有人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努力對天文現象做出人文的解釋,試圖將那片似虛似實的星空,作為生命的指引。以理性的角度而言,用宇宙星體的移動作為人生決策的標準,似乎讓人難以理解, 但總有一個理由,讓這件事能延續千年,成為一項行之有年的「流行」。
天上的星星會說話: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透過星座解讀自己的人生是可行的呢?牡羊座的V小姐(化名)會開始看星座,是在偶然間發覺自己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心思與陰暗面,這和她對「牡羊座」的想像似乎不大一樣,才知道對於自我的認識,遠遠不如自己所想像的深刻,「我想要更了解自己,所以在研究星座的過程中,我變得更能接受不同面向的自己。」
當生命抵達某個特定階段,有時會陷入迷茫又困惑的情緒當中,在對生活完全沒有頭緒、也沒有人能給予幫助的時刻,就會特別渴望求助安定的力量。通過星座溫暖又客觀的描寫,以及充滿正向能量的建議,賦予了每個機運、每個困境特殊的意義,讓迷失自我的人像是抓住了浮木,成功被這些資訊說服。
像是巨蟹座的C小姐(化名)在學測前,面臨著升學的選擇與壓力,她忽然對自己的一切感到陌生,原本不信星座的她,在摸索著巨蟹座的人格特質、看著一段段與「巨蟹座」相關的敘述時,彷彿吃下一顆定心丸,更有信心地做出決定。
「你是一個……的人。」、「最近也許會遇上一些困難,你應該……這麼做。」諸如此類的文字,是星座文章最常見的敘述內容,而人們從這當中尋求符合自身感受、現況的描述,即使這些訊息可能似是而非,也難以有佐證的觀點,但從中找到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同,已成為某些人提起勇氣繼續過好生活的力量。
將「星」比心:不是你的錯,是星座的錯。
人稱「國師」的唐綺陽老師曾在個人的專訪影片中提到:「其實我就是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才去學占星。」這樣的說法與C小姐的狀況相似,C小姐身為巨蟹座的一員,她自認非常符合一般人對於水象星座的想像。「大家好像都會覺得水象星座是對於情緒比較敏銳的人,我也覺得自己就是多愁善感、比較感性。」情感纖細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的她,也分享與男友交往以來,其實參考了很多星座的解釋。「因為我是很重視愛情的人,所以曖昧期我真的花很多心思在看我跟他的星座配對指數,雖然我們好像沒有很配,但因為也沒有被說不配,這給我很大信心。」、「我有一個和男友同天生日的朋友,因為她也信星座,所以我有時候就會去求助她,想知道男友這麼做,背後可能代表什麼意思,聽她講完後,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我就覺得自己會比較安心,也比較容易釋懷。」
一段關係的建立,通常從不停假設、揣摩以及試探開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磨合期。但要撐過這段時期,需要透過長時間的相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可能會更容易陷入無端且重複的臆測,進而感受到強烈不安的焦慮情緒。對於情感需求強烈的人(如C小姐)而言更是如此,反覆的疑問與琢磨,儼然成為他們生活的日常。因此,關於相信星座這回事,也許人們想追求的,除了前述提到自我認同的建立,還包含快速洞察人心的能力,如果可以透過星座,獲得一個簡單判斷對方的依據,無論是否為真,都算是一種讓內心感到踏實的方式。
而社群網路的廣泛與匿名性,讓人與人之間少了一層透徹的檢驗與擔保,雖然使得人際關係變得表面,卻也成了星座能夠持續產生影響力的原因。V小姐認為,星座只能很表象地認識一個人,其實對感情的發展沒有實際用處,但如果是對自己沒有把握的對象,或正處在無解的曖昧期時,尋求星座解釋就是她對這段感情付出努力的一種方式。所以當她偶爾在匿名論壇Dcard看到有人遇到感情問題的時候,雖然會覺得和當事人不夠熟悉,無法明確地掌握問題的癥結點,可是因為有星座這一個「共通點」,互動起來不但快速,且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成為最容易和對方產生交流、共鳴的方法。
或許這就是星座的神奇力量,它雖然粗略地將人分成12種,對地球上80億人口而言,看似非常不公平,然而在四位受訪者眼中,這並不是虛幻的無稽之談,是在他們的生命經驗中曾經獲得驗證的、一項可信的參考準則。對於已將星座視為一門學術理論研究的D小姐(化名)來說,她更進一步表示,如果真的想認識一個人,絕對不能只看對應出生日期的太陽星座,還要看對方的上升星座、月亮、金星等等,這些會組合成一個人的「星盤」。而每個人擁有的星盤都不一樣,也就意味著要在生活當中找到因為太陽星座相同、就全然相同的兩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身為雙子座的D小姐,認為自己就是風象星座的代表,思想跳躍又活力充沛,總是在追求生命當中有趣的事物。D小姐說:「我覺得我的求知慾很旺盛,所以遇到和自己不同的人,就會更想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先從星座對他人進行初步的假設、預判,再從相處中獲得答案,也許是得證、也許是推翻,這樣的過程讓D小姐的生活充滿樂趣與挑戰性。
鑑「網」知來:看星座 從網路開始
從抬頭看天空到低頭滑手機,星座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社群網路的興起,給予人們更多元的管道去決定自己要接收什麼樣的資訊,以及透過什麼樣的形式接收,對於星座愛好者而言也是如此。處女座的H小姐(化名)自認是比較理性、實際的人,就和普通人對於土象星座的想像一樣,因此對於星座的愛好,並不如另外三位受訪者一樣狂熱,「但我會在網路上看一些星座排名,主要是當成消遣,而且我會想知道別人是怎麼定義處女座,因為我可能就是像處女座那種麻煩的人,總之就滿方便的。然後如果大數據繼續推薦,我會再點開來看看。」H小姐表示,自己平常主要是在Instagram(以下簡稱IG)上看不同的星座帳號、粉絲專頁,「因為這種很多,我看一個它就會推給我更多個,可以接觸的機會也就蠻多的。」
對星座研究深入的D小姐與V小姐,兩人皆表示不太會去追蹤IG上的星座帳號。V小姐說:「他們給的答案都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但你越研究星座,越會發現星座其實不能用來定義一個人,這些帳號提到的東西,很多都太表面了。」而D小姐也做出相似的回應:「星座排名跟星座根本沒有關係,那些都是在講行為、一種個人的選擇,當然可以說會這麼做的人,在那個星座的當中的比例比較大,但那不能代表全部人,這樣是很片面的解讀,所以我就不會去看這些東西。」
C小姐則認為,因為自己對星座的仰賴程度中等,只有在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想要求助,所以資訊的主要接收來源同樣是透過IG。「我也會去Youtube看唐綺陽的星座運勢周報,但YouTube上跟星座相關的影片都會講得比較詳細,那就要花比較多時間去看,但我通常只有吃飯的時候會比較有時間,所以要看的話,唐老師一個就夠了。其他時候看看IG的星座帳號也能滿足我的需求。」
至於其他接收星座資訊的重要來源,四位訪談者不約而同地提到「國師」唐綺陽老師。「唐老師會定時在YouTube上出星座運勢周報,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細節,可以去她的podcast<唐陽雞酒屋>收聽,她會講得很具體化,讓我甚至想要做筆記。」V小姐如是說。「我覺得她已經跳脫單純地用12星座去定義人,她提供的是更有說服力的理由,不只是單純描述性的講這些東西。」
比起無底洞般地汲取星座資訊,受訪者普遍認為,具有星座專業知識的權威或是能以星座為主題開直播、發限時動態和粉絲進行互動,這些更能吸引自己成為觀眾。舉例來說,H小姐表示:「像見習網美小吳以前也有拍過星座相關的影片,可是因為他不是專門在做這個領域的人,所以我就不會特別去關注他做這個主題。」
在網路資訊大量流通的現代,成為社群的產製者的門檻也逐漸變低。其中,正如H小姐提到,IG上的星座圖文不斷推陳出新,也因此容易滲透進生活中。H小姐輕鬆地表示:「我全部都看、全部都看看。但我看待星座的娛樂成分比較高,所以也不會覺得一定要從當中獲得什麼。」會看星座配對的C小姐,則認為自己之所以看星座,只是抱著想搜尋多一點資料、找找是否有其他方式解決困境的心態,長期而言,並沒有對自己造成太大的影響。
由於星座的概念抽象,有著寬大且模糊的解釋空間,使得有些說法即使沒有依據、難以查證,也能打著星座之名,吸引使用者的目光,但這也同時意味著,品質與內涵是否能夠兼具,將變得難以確認。所以,避免為了批評而批評,或是人云亦云、過度迷信的情況發生,星座愛好者面對龐大的資訊量,如何過濾資訊的正確與合理性,將成為非常重要的事。不過,星座對於每個人的涉入程度不同,即使都身為星座愛好者,四位受訪者面對資訊的選擇也會產生接收與解讀上的落差。從訪談中,對於星座概念研究越深入的D小姐與V小姐,面對資訊的接收會更加理性與謹慎。D小姐後來則再補充,星座其實就像工具書的概念,在有需求的時候,才會拿出來進行反覆地探索與確認,自己想獲得的解答是什麼,所以即使篤信星座如她,也並不會將星座視為生命中唯一的依歸。
生命中最亮的那顆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虛擬的網路社群中,不少人對於星座的批判仍然存在,認為星座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只有沒有自己想法的人才會相信並認同。但星座之所以能歷久彌新,也許是因為無論是否相信,每個人都還是會擁有自己的星座,而這種不管怎樣都必定屬於一個群體的特別歸屬感,替我們的存在建構出一個想像、做出定義。至於是要抱持做學術研究的態度、或是當成單純的消遣娛樂,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面對生活中更多無法選擇的時刻,這也何嘗不是一種令人著迷的生活樂趣。
四位受訪者也都大方坦承,星座對她們來說是正向的一種力量。D小姐覺得:「信星座跟信宗教是一樣的,就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的一個信仰標準,人都需要標準才能活下去」。V小姐則感性表示:「沒有星座,這個世界會變得很無聊。」除了追求理性與邏輯,心理上的歸屬與安定,也是人類的基本所需。這也是為什麼從古至今,理性科學與人文浪漫總是輪流主宰人類的時代思想,在兩相調和之下,才能創造更堅實穩定的生命能量,正如同天文學與占星學之間,矛盾互斥又時而互相驗證的關係一樣。
大地無情,而人類有情,偶爾也抬頭看看天空吧!想像一下自己與遙遠天邊的那顆星,也許有著某種程度上的神祕連結,雖然無法觸碰,但感知著自己是屬於宇宙、屬於天地萬物的一份子,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註:喀報粉絲專頁貼文|交大觀星地圖完整版連結:https://reurl.cc/WqAN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