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出租關係:疫情更寂寞 情人、陪伴都可租!
——大學生如何面對,他們「租不租」?

刊出日期:2022/12/06|作者:李婷榆|責任編輯:鄭祖恩
全文共4897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生在21世紀網路世代,人們因科技產生孤寂感早已不是新話題,但在這段COVID-19橫行的期間裡,許多人被迫從幾乎每天都能與他人實際接觸的生活模式,轉換為長時間一個人獨處。2021年,學者Vivek Murthy就在《公共衛生報告》發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疫情大流行更加強調了去正視「社交隔離(Social Isolation)」和「寂寞(Loneliness)」的重要。然而,人們的寂寞感在此雙重挑戰下似乎也找到了新出口,不只多家交友軟體公司其月活躍用戶數( Monthly Active User )、每使用者平均收入(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提升,亦有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交友軟體相關議題聲量」曾隨疫情攀升;再者,直播平台營收於此期間大幅成長,而台灣疫情相對穩定的2020年8月份,更出現了不少講述「知名電商上正販售『出租情人』」的報導佔據新聞版面。
相較於出租情人,想必大眾對於交友軟題和直播的運作模式更為熟悉,那麼究竟「出租關係」是怎麼運行的?大學生們會常常使用嗎?本文將一一解開這些謎團。

寂寞經濟之一 「出租關係」大搜羅!

       上述提及之交友軟體、直播和出租情人皆是「寂寞經濟」衍伸的產物,而寂寞經濟則泛指消費大眾寂寞心理而生的商業行為,每種服務的性質根據互動性、臨場感、親密程度等差別有所不同。其中,有別於交友軟體和直播通常是在虛擬世界裡互動,「出租關係」應是這當中最具實際臨場交流的陪伴服務——出租者會先附上年紀、學歷、城市等基本資訊供租客選擇,並將自己可以提供的服務項目明碼標價,像是鐘點約會、朋友聚會、商業應酬、旅遊陪同,有的還會設下「不能肢體觸碰、車馬費餐費另計」等限制,或是明示可接受「牽手、磨鼻子、摸頭」等行為。

現在蝦皮上多是「出租陪伴」,而非2020年新聞版面出現的出租情人。(照片來源/電商蝦皮截圖)

        近年於中、日、韓各地皆有「將人和陪伴作為商品出租」的相關訊息被報導,或是作為題材加入漫畫和影視作品裡,例如:中國較常見的是租借情人回家應付逼婚的父母、韓國旅遊公司推出《Oh My Oppa》App,以能夠讓遊客像是在挑選男友般地租借心儀的陪玩嚮導而聞名;日本則有人氣漫畫出租女友》(彼女、お借りします)自2017年開始連載,其銷量甚至於2021年突破1000萬冊,另部漫畫《明天、我會成為誰的女友》(明日、私は誰かのカノジョ)更在今年改編為電視劇,劇中不只講述以出租女友為業的主角們所遇到的故事,同時反向描繪租客的心理,呈現出現代人對於情感價值觀的多樣見解。

 

        無論是在交友軟體上聊天,或實際出門約會,又或是以約砲為目的聯絡,與陌生人相處不只可以免受平時的框架限制、塑造出自我滿意的模樣,也可以較無負擔處理自己與對方的感情,「即拋式情感」漸漸變成一個當代年輕族群與人「連結」的新選項。有趣的是,在出租關係中,由於租客可以挑選符合自身需求的出租對象,並事先「講好」這段關係的樣子,對於渴望「解決寂寞」卻無心耗時耗力經營關係、考慮對方心情感受的人來說,前述的這些「連結」方式或許都沒有直接運用「租借」獲得陪伴來得有感和輕鬆。舉例而言:一段感情需要鋪陳、堆疊、推進,而出租情人可以馬上進入你想要的狀態;同樣道理,與朋友旅行可能要細心考量對方喜好,但出租對象就能夠以租客為先、首要滿足你的需求。  

提供陪伴,但不是真正締結情侶關係的出租情人。(照片來源/Pexels

大學生也寂寞 但卻少用出租管道?

        根據TVBS新聞網的報導,尋用租借管道的使用者多為年紀介於25-45歲之間、有經濟能力的社會人士,而在YouTube上擁有1.2k觀看次數的影片一日情人出租服務下的年輕一代價值觀》則為這個現象解釋道:此年齡區段的人適逢事業高峰期,出租關係又正好符合當下同齡層大多認同的趨勢——追逐金錢比情感來得實際,讓無瑕培養感情和經營關係的人可以解決短暫的情感需求另外,學者Vivek Murthy於2018年的調查結果發現:「20歲後半、50歲、80歲後半是寂寞的高峰期。」或許也可對應至出租關係主要客群的年齡層分佈。

        然而另有BBC報導指出:16到24歲的年輕世代比75歲以上老年人感到更寂寞。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們初臨著離開成長環境的挑戰,或是甫畢業的學生剛步入職場,都得重新建立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定位團體中的自我角色,仍在摸索平衡的情況下便也容易產生寂寞感。

        不過既如此,為何大學生並非出租關係的主要受眾?大學生的寂寞程度究竟如何?他們又怎麼面對這些情感?本文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園內隨機尋找了九組共15位的學生受訪者,接下來,將由他們的回答中剖析大學生關於寂寞的情感,和看待出租關係的想法。

大學生是易感寂寞族群,卻較少接觸租友網站或以出租關係尋求紓解。(照片來源/Pexels

沒人陪就寂寞? 「情況」更重要

       若將最寂寞定為10分、最不寂寞為1分,15位學生受訪者的平均分數約為5.46,整體寂寞感受表現中立。其中,不一定是「沒人陪」就寂寞,受訪者們分享了許多條件和情況,例如寂寞指數3分的同學表示:「剛分手過情人節或跨年,看到大家都成群結隊的過節就會寂寞。」然而有情人陪就完全沒有寂寞時刻嗎?一位有女友但寂寞指數為10分的同學說:「看到限時動態一堆人慶祝生日、一起出去,但沒有約我,就會感到寂寞。」還有受訪者指出自己雖有女友,「但在交大超無聊。」他說,因為學校附近並沒有什麼好玩的,偶爾無趣地待在宿舍時會有點寂寞;另一位同樣有伴侶的男同學則提到自己平時比較晚睡:「半夜1、2點的時候會感到寂寞。」

        另有四位同學的寂寞指數不一,但回答皆與平時學業壓力有關:「在24k(24小時讀書中心)待到凌晨12點的時候。」、「在宿舍一個人讀書的時候。」還有大四生及碩士生受訪者提到因為現在修課少、跟朋友不一定有上同堂課,或是大家都各有規劃,與之前大一大二活動多、常見面的狀況不同,故而感到寂寞;也有人認為「沒事做時」才會寂寞,由此可知,無論身邊有無另一半,其寂寞感受還是與人際關係、自身所處狀態及環境的情狀有高度關聯性。

多數不甚了解出租模式 但持中立和支持態度

       至於對出租關係的認識,受訪者大多停留在「有聽過但無特別了解」的階段,甚至有一位表示完全不清楚這是什麼;而當中有七位受訪者指出是從網路或Facebook、YouTube上得知相關資訊,例如擁有24.3萬的YouTuber「凹凹u彤葳」曾拍攝過「把自己租出去」的時租女友實測影片,然而也有受訪者誤會成是YouTuber們假裝當彼此「一日男女友」的特別企劃,顯示大部分的大學生們確實對此模式不算熟知。

        不過其中有兩名受訪者擁有稍多的了解,一名在台香港學生分享道:「香港的一日女友叫PTGF(Part Time Girl Friend),現在行情可能達台幣六、七千元,且不包含約會行程中的花費。」還有另名男同學詳細說出自己曾在蝦皮上的所聞:「像是不同季節,可能像聖誕節,牽手一個價格、抱抱一個價格、合照一個價格;春節可能就跟回家,然後做一個舉動就一個價格。」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亦有從路邊告示牌、圖書館刻在桌上的留言、上述提及過的漫畫《出租女友》認知到有「出租情人」這回事的受訪者。

大部分大學生無相關經驗,主要從社群和網路獲取對於出租關係的認識。(照片來源/Pexels

       儘管對出租模式的認識不深,但針對「關係可以租借、陪伴可以販售」的這個方式,全數受訪者無人持負面立場。其中有五位受訪者提及「人皆有所需」,在市場上有需求自然就會出現供給與服務,此事並無「正不正常」,一名男同學說:「有需要的人就會需要,這個東西有它的市場,我覺得沒什麼關係。」另名受訪者則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如果今天花錢可以買到你的快樂,那就是快樂。」此外,也有受訪者認為此模式沒有特別的壞處,如果租客有財力去支撐費用,且雙方擁有共識,那就是一個互惠關係,對於出租者來說也是很好的賺錢方式。再者,若寂寞情緒能夠透過此管道排解,「那可能就是一個正向的關係。」一位受訪者說道。

租還是不租?可去二手版「徵」!

           對於尋找陪伴、排解寂寞的管道,在15位大學生受訪者當中,有14位擁有肯定答案是「不會採取租借方式」,除了幾名已有另一半的受訪者外,其餘受訪者提供了各式原因和解方。首先,有三名受訪者的回答與自身個性相關,一名男同學表示:「因為我比較怕生。」對於不擅分享或個性內向的人而言,尋求此方式會擔憂氣氛可能較尷尬,另一名同學則覺得自己可以和運動為伴,純粹無此需求。再來也須因應自身的寂寞程度,以及現行的紓解方法是否管用,例如有位受訪者最感寂寞的時刻是「練完舞走回宿舍的這段路」,他答道:「不至於去租,因為其實路也一小段而已!」還有兩名受訪者指出自己沒有想過為此事花錢:「我沒有想過需要花費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打開wootalk,無聊的時候跟陌生人聊天這樣。」、「但要花錢誒!我不想花錢,我會找朋友陪。」顯示針對寂寞情感已有自己的解決之道。

        不只這些,有三位受訪者就出租關係本身的「性質」提出解釋:「因為那是有時效性的啊,過了之後,也許後面的失落感會更大。」其餘兩位則表示此關係的成分有很大一部分非真實,「因為你知道那是假的啊!就是等價交換來的。」表達自己無意願進行租借。不過15位中也有一位受訪者大方表示:「如果真的太缺愛,可能會想嘗試。」只是沒有研究過,不知道有什麼媒介可以接觸,他也表示不怕與陌生人相處會尷尬,因為習慣之後應該就還好。

 

發於臉書社團「清交二手黑市場2.0」的徵友計畫(照片來源/臉書截圖)

        以筆者自身觀點而言,大學生也許還有另一個管道可以當作優先選擇——臉書交流版。例如擁有5.3萬位成員的「清交二手大拍賣XD」、1.2萬位成員的「清交二手黑市場2.0」,都是清交兩校學生常常用來「徵人」的所在。近期聖誕節即將到來,可以見到時有學生發文尋求「徵友過節」,平時徵求一起看電影、去酒吧的貼文也不在少數,或是為了「湊套票」參加活動放上自己的照片,有興趣一起去或想交朋友的人即可主動參與。在多是兩校員工生及校友、環境相對較單純的校園交流版上,學生們獲得了有別於租友網站的選擇,其作為能夠讓大學生們拓展生活圈的媒介之一,或許也是一個能夠較直接緩解寂寞、滿足需求的方法。

 

        無論大學生們於未來是否會考慮以出租管道面對寂寞,不可否認的是租借現象在社會中的確真實存在。只是出租關係的發展時日尚淺,在法令未完備之下仍舊存有諸多風險,不過這也代表著大眾的身心需求已能逐漸被看見,抱持尊重心態看待他人的寂寞心理以及各式多元文化的發生,也是生活於此世代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