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交友軟體?那些你不知道的汙名大小事

刊出日期:2022/12/06|文字:王俞心|責任編輯:宋婕榆
全文共2901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談及交友軟體,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呢?是左右滑動快速篩選的配對模式,抑或是如同Tinder等用戶數龐大的交友app,又或者交友軟體只能與「約炮軟體」畫上等號?在主流媒體的報導下,交友軟體似乎永遠無法與約炮、詐騙及犯罪等詞彙脫鉤。究竟大眾為何會對於交友軟體有這些刻板印象呢?「交友軟體汙名化」被汙名的是什麼?本文將帶你探究交友軟體汙名化的原因,解密那些你不知道的交友軟體秘辛。

交友軟體在現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下已逐漸普及化,可在新聞媒體與網路輿論的渲染之下,大眾仍不免將交友軟體貼上負面標籤。根據蛛思輿情分析平台在2020上半年針對討論交友軟體的文章評價分析中,對交友軟體呈現負面評價的文章高達43%,而正面評價僅有3%。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大眾對於交友軟體有這些負面聯想呢?

汙名化成因一:匿名的好友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張尹銣在其碩士論文主張關於網路交友的污名有兩種:其中一項是對網路安全的不信任。

身為新興的通訊科技軟體,交友軟體提供了用戶一個拓展社交的虛擬空間,可以在軟體上檢視他人的個人檔案,決定是否右滑喜歡該對象,經過系統配對後檢視契合度,再決定是否進一步互動,其運作模式儼然為社交帶來嶄新的轉變。而網路的「即時性」、「匿名性」和「互動性」,賦予人們壓縮時空、隱匿真實身分以及和他人進行多樣態互動的能力。然而,因為網路科技的虛擬性與匿名的未知性質,在社交上具有高風險性,也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做為犯罪工具,人們可能因此認為交友軟體上的配對者是危險情人。

當被問及對交友軟體的第一印象時,使用交友軟體已有兩年的大學生Emma表示,先前對交友軟體印象頗差,因為她曾經在使用交友軟體時遇過他人想聊色、約炮的經驗。由於不知道交友軟體使用者用交友軟體的意圖,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若得知對方有使用交友軟體,會保持較強的戒備心。

▲  網路科技的匿名性恐讓交友軟體使用者被視為危險情人(照片來源 / Pexels

汙名化成因二:性不性由你

張尹銣對網路交友提出的第二個汙名為,主流社會規範對親密關係的標準,大眾認為交友軟體使用者的目的出於非正當目地的「性」,於是將網路交友與「不正常的性」連結。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所許佳琦在他的碩士倫文中談及,美國女性主義學者蓋爾.魯賓曾分析人的性活動被分為「正常」和「不正常」的性,其中「正常」的性應該要受配偶或關係綁定,並且符合一夫一妻、異性戀,且要在婚姻內發生。超出這些標準的性,例如:同性、未婚、隨機所發生的性行為將被視為「不正常」的性。

時至今日魯賓所提出的性實踐例子早已有所動搖,社會對於性的價值判斷和道德界線已有所改變,可當代的親密關係倫理強調性愛合一的忠誠、專注等性道德規範以作為「好」、「合法」的準則仍無形地框架著我們對於性的看法。

對此,使用交友軟體剛滿半年的小婷認為:「約炮是你情我願的話就沒什麼不行,但坦承於檯面的話,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不會容許你一直說自己約炮,就像我覺得亞洲還是比較保守的社會。私底下做這件事情沒有問題,如果搬到檯面就不太一樣,台灣社會對性的包容度沒有那麼高。」

Emma則對約炮提出另一個看法:「雖然說我尊重我朋友或是我身邊的人約炮,但我無法體會性愛分離,所以我自己不能接受。」

▲ 社會的道德界線框架著我們對於性的看法。(照片來源/Pexels

交友軟體汙名化:被汙名化的是什麼?

對於該如何定義交友軟體汙名化,小婷表示:「我覺得交友軟體其實本質是好的,就是在網路上讓大家有交友空間,我覺得是早期的時候會透過交友軟體去進行約炮的行為,這種就是會發散出去,會讓大家覺得交友軟體上的人是不是都是想約炮,加上媒體渲染、報導,但是現在的交友軟體就會主打純交友。」

實際上,「交友軟體汙名化」一詞目前並未有確切的名詞解釋。然而從張尹銣的論點來看,筆者認為,「交友軟體汙名化」被汙名的並不是交友軟體本身,而是人類的某些行為被社會視為不符合道德標準、抑或是不合乎法律的,交友軟體在這些汙名建構的過程中僅僅是作為一種行為實踐的媒介,而新聞媒體將網路交友和這些特定的屬性連結在一起就有如汙名的催化劑,在經年累月的潛移默化中構成社會輿論和標籤,最終形成了對交友軟體的負面印象。

網路交友難尋真愛?

撇除魯賓所定義「不正常」的性、危險情人、詐騙等負面印象,如此,交友軟體上真的無法找到真愛嗎?根據史丹佛大學社會學家羅森非德和新墨西哥大學社會學家湯瑪士的研究,藉由分析2009至2015年的長期數據後,發現透過網路交友結識的情侶並沒有比較容易分手或離婚,配對而交往的男女,事實上,線上交友與線下交友的伴侶同樣穩定。

透過交友軟體認識男友,交往近三個月的Emma分享他對交友軟體的轉變,起初Emma會避諱跟別人說自己是藉由用交友軟體認識男朋友的,因為現任對此抱持坦然的態度對這件事情蠻坦然的,加上現任身邊有四、五個朋友,四、五個都是透過交友軟體認識另一半,並且都在一起超過半年,因為周遭的真實案例扭轉了她對交友軟體上對愛情不信任的想法,開始相信交友軟體是可以建立長期穩定關係的。

▲  透過網路交友結識的伴侶和線下同樣穩定。(照片來源 / Pexels

破除交友軟體汙名迷思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交友軟體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陳維平認為,約炮、詐騙等不符合主流社會對理想中感情的想像,導致人們認為在交友軟體上結識他人過程變得不再純粹:「首先不能太相信交友軟體一定會為我們找來真命天子天女,並不是它設計的不好,而是交友軟體上本來就是跟人的日常生活中無異,比方說會遇到價值觀的衝撞、無法預料的事情,即便交友軟體的運作再怎麼公式化,一定還是會遇到這種事。

陳維平也表示,正是因為這些對交友軟體的負面聯想,形成了人們對於這項科技的偏見。我們應該翻轉的是「成也科技、敗也科技」此種責怪交友軟體的想法,並將交友軟體視為一個日常的社交管道,就如同現實世界中的社交場所,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只不過交友軟體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並因為匿名性質增加了使用者看待配對者的不確定性,因此交友軟體用戶可在堤防之餘保持平常心,而不是一味視交友軟體如洪水猛獸,方能破除對於交友軟體的負面印象。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