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我們這一代

刊出日期:2021/11/03|文字:賴宥廷|責任編輯:莊亦軒
全文共310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本篇報導介紹厭世代起源與現象,並且羅列三大青年厭世的原因。隨著現今時代的發展,讓我們一窺青年如何透過傳播科技在厭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  現代年輕人已普遍進入了低慾狀態。(照片來源 /莊亦軒攝)

厭世為何,青年未來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指出,個人在滿足較低層級的需求後,才能向上再發展較高一層級的需求,但當生存成為日常生活必須面對的課題,台灣年輕人要發展對社會群體的認同、甚至追求自我實現的個人生涯價值,儼然成為奢侈的夢想。

2017年出版的書《厭世代 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點出了台灣年輕人正面臨低薪、貧窮等血淋淋的現實挑戰,作者吳承紘歸納這些因為面對生存的無力感、疲憊與怨懟,產生絕望、迷茫等眾多負面狀態與情緒,提出稱呼目前台灣青年整體的概念–「厭世代」。  

青年低慾,亞洲共病

無獨有偶,鄰近的亞洲國家年輕人竟不約而同出現類似的社會氛圍,引起關注。例如韓國的京鄉新聞開始使用「全拋世代(전포세대)」來稱呼目前的韓國青年們拋棄了物質上的買房、結婚生子等,也拋棄了無形的夢想、精神生活,甚至連生命也可以丟掉,也使得該詞彙流行至今,成為外媒報導韓國青年的常見用語,該用語也呼應了根據OECD統計的十萬人中近三十人因自殺而死的高自殺率,此數據更是排在OECD該次統計中的第二名 。出生在泡沫經濟後期的日本年輕人大多數不追求物質生活,對戀愛沒有憧憬,這種低慾望的集體思想被稱為「悟世代」。中國的年輕人大多逐漸以消極過活來抵制現實社會的無力,例如從前陣子開始流行的佛系青年,強調不努力等待船到橋頭自然直,以及強調頹靡過活的「喪文化」。一直到目前興起的「躺平主義」,中國青年面對996高工時與不符合付出的報酬,只能大喊「不想努力了 !」

會讓大多數亞洲青年寧願「躺著」的原因相當類似,而剖析台灣社會的同時對照其他亞洲各國也心有戚戚焉。在台灣錢不再淹腳目、努力吃苦也不一定能翻身的現況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著各種壓力,媒體最常見報導的無非是居高而不可能下降的房價、通膨的學歷競賽、趕不上物價的薪水,而這些也是吳承紘在厭世代青年報導中最常出現的三個議題,因此我們希望將政府及公有部門的統計數據呈現給大眾,並透過解讀其數據背後的現象及意義來反映出它們成為青年「厭世」的原因。

壹、居住正義

由內政部公布的房價所得比,就是屋價以及可支配收入比率,換句話直觀地說就是需要多少年的收入才能還買起房。目前根據報導指出在台北市要十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如此高的購屋壓力也導致年輕人望屋興嘆,同時年輕人又得面對物價漲幅,日常生活都需要斟酌再三才能消費,更何況購屋。

然而華人普遍又有五子登科的傳統觀念,成功的定義始終少不了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何況華人的財富概念中,有土斯有財就像被寫進基因一般難以抹去,許多人無論是追求安心,或是投資獲利,都紛紛需要進場房市,讓房地產價格始終維持一定的熱度。在甚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的年代,買房無疑是最奢侈的消費之一

▲  東亞各國房價收入比(照片來源 /世界銀行)

將視野宏觀地延伸到亞洲各國,依照世界銀行提供的名義房屋價格指數觀察,由歷史統計的1993年到製表的2009年趨勢來看,各大東亞經濟體大部分只恢復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高峰房價或是超過一些,也因此產生薪資追不上房價的情況。

加上根據報導,亞洲的高房價甚至伴隨著各國央行對於利息的調整,以及投資客挹注資金,鼓勵開發商搶地競價的預期心理。而台灣的大城市也很難從中豁免,尤其是雙北地區一直是投資客的最愛,許多青年「北漂」的願望之一也無非是尋找能夠靠近事業發展重心的落腳處,也因此像上述這些人口密集度高的城市便出現許多無殼蝸牛,居住正義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  東亞各國名義房價指數(照片來源 /世界銀行)

貳、學歷貶值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薪資與與生產力統計,以家庭所得中位數來呈現收入,可以發現以整體社會的收入情況來看,從105年到109年來雖然研究所的中位數仍然高於大學,但大學與高中教育及國中教育的逐年中位數水準正在靠攏。或多或少反映出大學的學歷價值在雇主心中與高中以下的差異化逐漸消失。大學就像媒體所報導的成為大家的職場必備入場券,但它卻無法從薪水來產生實質幫助。

學歷帶來的薪資差異正逐漸被消弭,直到109年統計時甚至出現不符合外界想像的黃金交叉,也就是國中教育程度的薪資追平高中教育程度的家戶收入,一般人認為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恐怕需要打上一個問號。未來是否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也會在統計數據上步入國高中義務教育的後塵,肯定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現象。

▲  近五年家庭收支調查之所得收入者中位數可支配所得(數據來源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參、低薪風暴

整理了109年主計總處統計專區的資料後,由年齡與薪資的對應情況來看 ,圖表顯示雖然年輕人因為即戰力和工作資歷等種種原因,在敘薪上不如年紀稍長者是正常的,對直方圖對應的各個收入階層中,前即使是二十到二十四歲的大學新鮮人,仍然與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同儕有一定程度的落差,更不用說年過三十的職場前輩。青年在收入上比起其他年齡層呈現較為低薪的情形。

▲  青年在收入上比起其他年齡層呈現較為低薪的情形(數據來源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因為青年在收入上比起其他年齡層來說呈現較為低薪的情形,無形中也影響了青年對於未來的規劃,許多青年在這個世代感到努力對於成功來說不值得一提,愛拚才會贏的時代已經過去,這種無力感與低薪有絕對密切的關聯。當生活的溫飽都成為問題時,求穩定的觀念慢慢烙印在大家心中,於是乎讓許多青年連提起夢想兩個字都是一種奢侈。

當追求傳統意義上的物質成功不再可能時,有許多人選擇放棄,但有一搓人正如狄更斯小說「雙城記」所寫的一般: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看似無盡的漫漫長夜中,他們依靠著新時代的變革燃起了明亮的火光。

厭世出口,創作未來

對於部分青年來說,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甚至on call的輪班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況且還得面對低薪和房價高漲等重重挑戰,人生彷彿在打一場不屬於自己的艱難戰役。厭世青年們生活在這個世代,有沒有一條路能夠帶領他們看見出口的光亮呢?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厭世代的青年們同時也生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早已是人類密不可分的傳播工具,人機一體刷著抖音、看著Youtube當成配飯的娛樂,以及在各式社群網路關注朋友圈動態是大家生活中常見的生活模式,也在在顯示傳播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近年來不只改變人類的社交狀態,工作上也與過去的形式有著顯著的差異,甚至帶來更快速的財富累積,例如在《富比世》公布的2020全球十大YouTuber收入排行榜中 ,第一名的網紅Ryan Kaji就賺進高達2950萬美元。

近幾年甚至出現區塊鏈、NFT、clubhouse等新穎的傳播概念與定義傳播價值的工具,一次次刷新人們對傳播科技的想像,過去很難想像一張圖片、動圖、甚至第一則twitter都能夠在NFT上以天價售出;一部僅十幾秒的影片就能夠在TikTok上引起波瀾,甚至造就出一年半獲得一億粉絲的盛況,要知道史上第一個YouTube訂閱破億的頻道可是花了14年。以上種種也顯示出在未來進入機器人、AI等新科技高度應用的時代後,不但傳播科技會隨著元宇宙、擴增實境等概念越來越蓬勃。身為傳播核心的內容也會越發重要,人類最珍貴的會是創作的價值,這也是我們這個世代的青年可以發揮價值的出路之一。

▲  以天價在NFT交易市場售出的第一則推特貼文(照片來源 /@jack twitter

也因此許多青年創作者願意利用各種新型態的傳播工具來展現自己,例如利用聲音製作伴人左右的podcast、利用科技力展示跨時代的互動設計等。而智慧型手機發展所誕生最大宗的創作者就屬影片創作者,無論是展現創意拍攝不同題材的影片,像是惡搞、實驗和戲劇等企劃,還是純粹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都在持續的為新興傳播產業注入新血與創意,各種充滿能量的內容在各平台流竄,激發出現今百花齊放的景象。

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 」,似乎也預言著隨著傳播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每個人都能擁有爆紅的機會,無論是在網路上或是透過各種串流訊號,而這些機會對於被禁錮在「厭世代」框架的年輕族群來說,傳播科技有可能是一種擺脫枷鎖的方法,又或者是讓部分厭世青年們走出自己的路,也因此我們誠摯邀請您走入本學期的專題現場— —厭世代的十五分鐘。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文章

0

探索更多來自 喀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